大悲院华严法会的意义--秉承法坤法师的度生精神 -- 文:释常静

一年一度的华严法会又将开始了,今年的法会始于阳历的7月19日至8月1日圆满,共十四天。大悲院每年都会定期举行这样殊胜的华严法会,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缅怀大悲佛教机构的开创人—法坤法师!

我来大悲佛教中心工作,至今已好多年了,老师父虽然离我们而去这么多年了,但我每天来佛教中心时总是会看到老师父的法像,她总是那样慈祥的对着我们微笑,慈眉善目的模样,犹如观音菩萨一样慈眼视众生。出于好奇心的缘故让我从工作人员和义工的口中不时的听到称讚老师父的赞美声。世人感叹没有生在佛世,而我有一种没能亲近到老师父遗憾之情。她那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计人我,慈悲济世,为教献身的大无畏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

但这种精神,我们后人可能要一生乃到几生的修行才能达到这种圆融无碍的境界。我想这也是老师父为何要以“大悲”为整个机构命名的原因所在吧!说到圆融无碍的境界,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中,首当数《华严经》的思想最能说明。惟有《华严经》这种圆融无碍的境界,与老师父悲心救众的愿心相得益彰,我们每年举行华严追思法会,也是要让老师父这种圆融精神昭示后来学佛之人,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华严是经中之王

古人说:“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就是说,没有读过 《华严经》,就不知道佛教的富贵。唯有读过《华严经》的人,由认识佛心所显现的华严世界之依正庄严,才能觉悟自心本具的富贵。经中阐述诸佛之本怀,举出成佛的好处,以劝导学佛,令生起信心,由修因契果,知道必定成佛;由于《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开示的第一部经典,故有“经中之王”的美誉。

我们可从华严经中看到佛家的富贵之处。首先《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佛后首先宣讲的第一部经,可见佛陀把他自证的智宝,毫无保留地宣说出来,无非是要让苦难的众生和他一样早日解脱,远离苦海而已,利他为首要。佛陀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没有私心,全盘托出。因佛在因地所修的万行,像华一样的光明净妙,而感得果地上的万德,来庄严法身。由此可见华严宗在佛教中的地位之贵。

其次,《华严经》的义理丰富,逻辑严密,这便是佛教中所说的“了义、圆融无碍”的经典。《华严经》是由龙树菩萨从龙宫中携带出来的。他在龙宫中所看到的《华严经》分为上、中、下三本,华严经的的内容无所不包,在他看了华严经的内容之后,认为只有下本才与南瞻部洲的众生有缘,虽说是下本,也有十万偈之多。

可见《华严经》是佛教中的大部头,卷数和颂数均令人惊讶,而《华严经》的义理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例如华严的性起思想、一真法界缘起论、海印三昧论、四法界论、六相圆融以及十玄无碍等思想,都是要说明佛教的平等观和圆融观。

让烦燥心灵沉静下来

至于华严的修行,我们修《普贤行愿品》,单单一个《净行品》,假如我们能按照《净行品》这一品而修,真的成佛有余了。我们可以发现在早晚二时课诵中,有好多偈颂都是从《华严经》中单独撷取出来的,让我们读诵后能启发我们的心智。从佛经的数目以及教义来看,《华严经》怎能不称上是富贵之典呢。最后,《华严经》的全名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和佛经中的一名一偈一样都有深意,不可删改一样,其全名的每个字都蕴含了深刻的义理。其中特别是华严字母独特的韵味唱法,当我们深心投入去唱诵时,确能让我们烦燥的心灵沉静下来。

莫数他人宝,当数自家珍。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想要得到佛法的利益,还须亲自去实践。读了《华严经》,如果能够体会到每一个字无穷无尽的无量义,那么我们就能体会《华严经》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说“华严富贵”,主要是说人能够了解自己的心如同佛的心,是福慧两足的心。曾有学者比喻《华严经》是“智慧金矿”。大悲佛教中心为了让更多的华严爱好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经义,以便我们更好地修行,也特地配合大悲院的华严法会,开办了华严课程,愿每位有缘人都能够来参加大悲院的华严法会,挖掘一下自己的生命金矿。在诸佛菩萨和老师父的护佑之下,定能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带来无穷的利益。

“华严的富贵,是怎样的富贵呢?如果现在把八十卷《华严经》变成一堆黄金,你说是这堆黄金贵,还是华严经的一个字贵?

《华严经》是释迦佛初成佛道后宣说的。释迦佛成佛道时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华严经》说的就是佛眼中的一切众生自性皆与佛同,从凡到圣,一实相的状态皆是光明,皆是宝藏,皆是清净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