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善因结善果 -- 【编辑室】

我们常听佛教大德在开示时说“因缘果报”,这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之一。这“因果规律”不是释尊规定,更不是释尊所创的规律,事实上,这都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不过是释尊在讲经说法时,把这客观规律说出来罢了。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缘果报”。“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要知道,我们每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在佛家看来都是在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己承受的。总的来说,种下善因得福果,种下恶因得苦果,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其实,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报,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报,也有恰如其分的“因果律”。

佛说:“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道,下品十恶者沦畜牲道。”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则是十善、十恶应得的果报。人生本是业果的相续,而“来先去后做主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它把一个人前世所作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阿赖耶识,意译藏识,它含藏诸法的种子,好像储存各种信息一样。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业力所招感。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的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涅盘经?憍陈如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世间法是如此,出世法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