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后人的学习榜样——读印光大师著作有感 -- 文:潘志标居士

印光大师(1861~1940年,中国陕西人)是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21岁出家。26岁起,在浙江省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住了三十余年,阅藏念佛,专志潜修。始终韬光敛迹,不喜跟人往来,也不愿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一生淡薄名利,平实无奇。59岁才开始收皈依弟子,然而仰慕大师道德而求皈依者,不计其数。

大师与人交往,不谈玄言妙语或神通异事,对人皆劝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命人要敦伦尽份(即把生活中的各个角色都做好,例如:若是儿子的角色,就把孝顺父母的义务做满;工人的角色,就尽心尽力把老板交代的事办好;丈夫的角色,就把妻儿子女照顾周到),闲邪存诚(即邪恶的念头不要有,正直诚恳的念头才保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先做一个世间的贤善人,这样才比较能与佛心相应,才更有可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从不与人说做不到的高调话。

这里说几件事,来让大家认识大师。

念佛治愈眼疾

印光大师出生半年即有眼疾,几近失明,后来虽痊愈,然目力已损,稍发红即看不见东西。22岁,在湖北莲花寺当照客(照客即知客师的手下,负责寺院的一般事务)时,晒经得读《龙舒净土文》残本,得知念佛法门乃即生了生脱死之要道。随后于受戒时,因擅长书法,凡戒期中一切书写事务,悉令为之。因写字过多,眼睛发红如血灌。由此眼疾,深悟身为众苦之本。于是写字时心不离佛,闲时亦专念佛号,夜晚众人睡后,复起坐念佛。虽力疾书写,仍可勉强支持。不久后,眼疾竟然不医而愈!由此,大师深信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往后一生皆以净土为归宿,便是由此开始。

学佛必须有善根

大师32岁时,住北京圆广寺。一日,在寺外散步时,有一个十五六岁的丐童向大师乞钱。

大师说:“念一句佛,给你一钱。”

丐童不念。

大师再说:“念十句,给你十钱。”

丐童仍不肯念。

大师于是说:“每念一句,给你一钱,你尽管念,我尽此一袋钱,给完为止!”

丐童大哭,但终究不肯念。

大师感叹:“这个丐童太缺乏善根!”

因而给了一文钱,打发丐童走了。

佛言:“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土。”得人身后,又有多少人学佛?而学佛后,能碰到即生了生脱死之净土法门的,又剩几人?难怪《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印光大师非常注重培福与惜福。培福是通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来达到目的。惜福则可于下两轶事一窥梗概。

若大的福气竟被糟蹋

大师64岁时,当代的律宗高僧弘一法师来普陀山拜谒印光大师,与大师共住一房7天,以观察大师的一切行为。弘一法师《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里说:“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唯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把饭、菜都吃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友人言之。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饮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习劳就是惜福

大师往生那一年,80岁时,每日仍自己扫地、拭几、擦油灯、洗衣服。如此习劳,为常人作模范,故见有懒惰懈怠者,多诫劝之。习劳乃是惜福。所以今天,家里若有小孩不做家务的,不妨教训他们:“你有多大的福气呀,敢叫爹娘为你服务?”

此外,大师还有戒除鸦片瘾、去虐疾、解毒等都有他独特的见解。由于学问渊博,哪些书本有哪些错谬,大师都能指正出来。甚至连夫妇如何选择时日才能受孕,大师都能为信徒们指出门路。这正说明了我们今日所需要的许多真理和正知正见,其实大师在80年前已说过了。我们若肯翻阅大师的遗著,定能从中学习到大智慧。

《印光法师文钞》是大师写给信徒的信与其他文稿之收藏汇集而成。让我们从中可以学习到纯正的净土宗教理、适合现代人的修行方法及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的正确方法。

笔者10年来专学净土法门,最近4年才专学文钞。有感于许多人不认识文钞,或虽知有文钞,无奈看不懂文言文,于是发心开办“文钞学习班”,以期望更多人能认识到一代祖师留给我们后人的珍贵教诲。

此班无收费,欢迎报名聆听。

地点:九华山报恩寺 ? 时间:每逢星期四,晚上7-9点 ? 主讲:潘志标居士 ? 开班:200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