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 土 三 资 粮 — 信 愿 行 
精 进 佛 七 开 示

人 活 在 世 上, 无 论 做 什 么 事 情, 都 需 要 及 时 作 好 准 备, 何 况 出 世 间 了 生 死 的 大 事, 更 应 如 此。 诸 位 想 往 生 西 方 极 乐 世 界, 不 可 不 早 日 准 备 资 粮。

比 如, 想 去 外 国 旅 游, 首 先 需 要 办 理 护 照、 签 证、 买 飞 机 票, 准 备 衣 服、 日 常 用 品 等。 到 国 外 的 时 候, 还 必 须 有 人 接 待, 安 排 吃 住 与 活 动 等 等, 如 果 不 懂 外 语, 还 要 请 人 当 翻 译。 所 有 这 些 都 是 资 粮。 如 果 资 粮 短 缺, 就 跨 不 出 国 门, 或 者 虽 然 到 了 国 外, 也 将 会 非 常 地 乏 味。 

一、 信 
净 土 宗 所 谈 的 信, 包 括 二 方 面 的 内 容: 一、 总 信; 二、 别 信。

什 么 是 “总 信” 呢? 即 信 实、 信 德、 信 能 。

第 一 、 信 实 : 相 信 佛 教 经 律 论 三 藏 所 阐 述 的 一 切 义 理, 如 四 谛、 十 二 因 缘、 六 度 等 等, 这 是 佛 陀 为 不 同 根 器 的 众 生 而 施 设 的 八 万 四 千 法 门。 如 果 你 一 边 口 念 佛 号, 一 边 反 对 人 家 看 经 学 教, 主 张 不 要 学 习 许 多 佛 法, 这 是 不 正 确 的。

第 二、 信 德: 相 信 三 宝 清 净 殊 胜 的 功 德。 念 佛 有 念 佛 的 功 德, 持 戒 有 持 戒 的 功 德, 布 施 有 布 施 的 功 德, 供 养 佛 法 僧 三 宝 可 以 得 到 无 量 无 边 的 功 德。

第 三、 信 能: 相 信 用 功 修 行, 能 够 断 烦 恼 证 菩 提。 相 信 佛 菩 萨 有 力 量 帮 助 和 指 导 众 生 了 脱 生 死。

无 论 是 修 学 哪 个 宗 派 的 佛 教 徒 都 必 须 遵 从 总 信 里 的 内 容, 也 就 是 说, 信 仰 三 宝 是 一 个 学 佛 者 最 基 本 的 信 念。 

二、 别 信
这 是 净 土 宗 尤 其 强 调 的 信, 分 成 二 点 说 明: 第 一, 相 信 极 乐 世 界 依 正 二 报 的 庄 严; 第 二, 相 信 一 心 念 佛 可 以 往 生。 

《华 严 经》 说: “佛 法 大 海, 信 为 能 入, 智 为 能 度。” 一 个 学 佛 者 若 不 具 足 信 心, 哪 怕 把 三 藏 十 二 部 研 究 透 彻, 也 不 能 得 到 法 益, 犹 如 翻 看 地 图 册, 去 什 么 地 方, 走 什 么 路 线, 你 都 了 如 指 掌, 可 是 你 不 相 信 地 图 册 上 所 标 明 的 各 条 线 路 是 正 确 的, 固 步 不 前, 岂 能 到 达 目 的 地 呢? 释 迦 牟 尼 佛 一 生 谈 经 三 百 余 会, 说 法 四 十 九 年, 开 设 八 万 四 千 法 门, 适 应 无 量 众 生 的 根 机, 净 土 法 门 在 无 量 无 边 的 法 门 中, 是 一 种 最 难 信 和 最 易 行 的 特 别 法 门, 是 释 迦 牟 尼 佛 以 佛 眼 观 照 世 间, 无 问 自 说, 普 应 群 机。 

净 土 法 门 既 然 这 样 殊 胜, 我 们 如 何 才 能 真 正 起 信 呢? 净 土 宗 第 十 二 祖 彻 悟 禅 师 说: 净 土 法 门 的 “信”, 共 有 十 个 方 面: 

第 一、 相 信 “生 必 有 死”。 古 往 今 来, 每 一 个 人 都 免 不 了 死 亡 之 日。

第 二、 相 信 “人 命 无 常”。 在 座 的 诸 位 同 道, 哪 位 先 往 生, 哪 位 后 舍 报, 都 很 难 肯 定。 佛 陀 说: “人 命 在 呼 吸 间”。 的 确 生 命 的 无 常 谁 能 预 料 得 到 呢? 

第 三、 相 信 “轮 回 路 险”。 今 世 虽 然 生 在 善 道, 假 如 你 不 珍 惜 人 生, 不 广 修 诸 善, 那 么, 要 想 后 世 再 出 生 在 人 道, 就 很 难 说 了。 在 无 始 无 终 的 生 死 轮 回 路 上, 确 实 是 极 其 险 要 的。 

第 四、 相 信 “苦 趣 时 长”。 佛 经 中 说: 堕 到 三 恶 道 里, 无 论 是 哪 一 恶 道, 至 少 要 受 五 千 劫 的 大 苦, 然 后 方 能 脱 离。 

第 五、 相 信 “佛 语 不 虚”。 相 信 佛 陀 所 说 的 教 法, 没 有 丝 毫 虚 妄。 “日 可 令 冷, 月 可 令 热”, 佛 陀 所 说 的 教 法, 绝 对 真 实 不 虚。 佛 陀 亲 口 所 说 的 净 土 法 门 也 是 如 此, 因 为 佛 是 真 语 者、 实 语 者、 不 异 语 者、 不 诳 语 者。

第 六、 相 信 “实 有 净 土”。 犹 如 相 信 有 娑 婆 世 界 的 存 在 一 样, 相 信 极 乐 世 界 真 实 存 在。

第 七、 相 信 “愿 生 即 生”。 发 愿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的 修 行 人, 三 资 粮 具 足 后, 决 定 可 以 到 达。 

第 八、 相 信 “生 即 不 退”。 一 经 往 生, 必 获 不 退 转 位, 永 远 不 会 再 来 娑 婆 世 界 受 苦, 除 非 你 乘 愿 再 来 度 化 众 生。

第 九、 相 信 “一 生 成 佛”。 娑 婆 世 界 的 众 生 寿 命 极 其 短 暂, 凡 是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的 圣 众, 寿 命 无 量, 必 定 当 生 成 佛。

第 十、 相 信 “法 本 唯 心”。 佛 陀 说: “心 杂 染 则 有 情 杂 染, 心 清 净 则 有 情 清 净。 心 杂 染 则 国 土 杂 染, 心 清 净 则 国 土 清 净。” 一 切 染 净 诸 法 无 不 是 唯 心 所 造、 唯 识 所 变。

彻 悟 禅 师 所 说 的 十 信, 其 中 后 四 种: “愿 生 即 生”、 “生 即 不 退”、 “一 生 成 佛”、 “法 本 唯 心”, 属 于 殊 胜 的 果 报。 前 四 种: “生 必 有 死”、 “人 命 无 常”、 “轮 回 路 险”、 “苦 趣 时 长”, 如 果 众 生 不 信 佛 法, 不 依 佛 法 实 行, 便 有 这 四 种 的 过 患。 但 无 论 相 信 或 不 相 信, 轮 回 现 象 依 然 存 在。 

前 四 种 与 后 四 种, 即 善 与 恶 的 八 种 果 报, 勤 修 净 土 法 门 的 人, 如 果 能 够 产 生 真 实 的 信 仰, 那 么 对 前 四 种 恶 果 理 应 彻 底 断 除。 这 样, 就 是 第 五 种 “佛 语 不 虚” 的 信 仰。

二、 愿 
愿 也 分 成 二 部 分 说 明: 一、 厌 离 娑 婆, 二、 欣 取 极 乐。 对 娑 婆 世 界 一 定 要 有 极 大 的 厌 离 心, 对 极 乐 世 界 一 定 要 有 无 限 的 欣 取 心。

梵 语 娑 婆, 汉 译 堪 忍。 娑 婆 世 界 的 众 生 安 于 十 恶, 承 受 种 种 烦 恼 与 痛 苦 的 折 磨 而 不 肯 出 离。 《无 量 寿 经》 和 《阿 弥 陀 经》 中 把 娑 婆 世 界 众 生 的 痛 苦 现 象, 用 四 个 五 来 说 明。 

《无 量 寿 经》 中 说: 娑 婆 世 界 众 生 有 “五 恶”、 “五 痛”、 “五 烧”。 五 恶, 指 造 作 杀、 盗、 淫、 妄、 酒; 由 五 恶 而 召 感 现 世 种 种 痛 苦 的 果 报 名 为 五 痛; 召 感 后 世 与 后 后 世 种 种 的 苦 报 名 为 五 烧。 在 《阿 弥 陀 经》 中, 释 迦 牟 尼 佛 把 娑 婆 世 界 形 容 成 五 浊 恶 世, 简 称 五 浊。 

一、 劫 浊: 劫 浊 中 的 众 生, 业 障 深 重, 不 修 福 德, 寿 命 逐 渐 缩 减, 当 缩 减 到 三 十 岁 的 时 候, 饥 馑 灾 起, 生 活 条 件 极 端 困 迫, 导 致 死 亡 的 众 生 遍 处 皆 是, 触 目 惊 心。 当 人 寿 减 到 二 十 岁 时, 各 种 恐 怖 的 疾 疫 灾 难 广 泛 流 行, 缺 医 短 药, 无 量 无 边 的 众 生 因 此 而 身 亡。 当 人 寿 减 至 十 岁 时, 刀 兵 灾 起, 草 木 皆 兵, 娑 婆 世 界 的 众 生 无 不 互 相 残 杀, 最 终 造 成 人 类 莫 大 的 劫 难。 这 是 劫 浊。

二、 见 浊: 处 在 像 法 与 末 法 时 代 的 众 生, 恶 见 深 重, 不 讲 因 果, 不 信 轮 回, 偷 机 取 巧, 广 造 诸 恶, 岂 能 安 贫 守 道。 

三、 烦 恼 浊: 烦 者 烦 躁, 恼 者 恼 乱。 娑 婆 世 界 的 众 生, 终 日 无 不 被 贪 嗔 痴 等 种 种 烦 恼 之 所 扰 乱, 尔 虞 我 诈, 虚 诳 谄 曲, 身 心 不 宁, 惶 恐 不 安, 没 有 力 量 修 习 善 法, 名 为 烦 恼 浊。 

四、 众 生 浊: 亦 名 有 情 浊。 无 始 以 来, 六 道 众 生 在 生 死 苦 海 中 头 出 头 没, 不 知 脱 离, 因 为 多 生 多 劫 业 力 的 推 动, 从 而 不 孝 父 母、 不 敬 师 长、 不 闻 佛 法、 不 做 功 德, 岂 有 解 脱 之 日! 

五 、命 浊: 亦 名 寿 浊。 劫 初 人 寿 八 万 岁, 以 后 众 生 身 口 意 三 种 恶 业 日 渐 增 多, 因 而 人 寿 渐 渐 缩 减, 名 为 命 浊。 

《阿 弥 陀 经》 中, 将 娑 婆 世 界 说 为 五 浊 恶 世, 其 目 的 是 让 众 生 尽 快 生 起 厌 离 娑 婆 之 心。 那 么, 如 何 方 能 发 起 厌 离 心 呢? 我 认 为 四 个 五 很 重 要, 务 必 时 时 刻 刻 铭 记 于 心。 如 果 修 持 净 土 法 门 的 人, 贪 生 怕 死, 眷 恋 尘 世, 阿 弥 陀 佛 垂 手 接 引 而 不 愿 跟 随 往 生, 那 么, 你 的 厌 离 心 是 否 纯 正, 就 必 须 再 次 检 验 了。 我 们 娑 婆 世 界 的 众 生 活 一 天, 甚 至 活 一 千 年, 一 切 都 是 随 顺 业 力 流 转, 总 免 不 了 五 恶、 五 痛、 五 烧 诸 般 痛 苦 的 日 子。 

怎 样 才 能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呢? 《 阿 弥 陀 经 》 说: “舍 利 弗, 众 生 闻 者, 应 当 发 愿, 愿 生 彼 国, 所 以 者 何? 得 与 诸 上 善 人 聚 会 一 处。 舍 利 弗, 不 可 以 少 善 根 福 德 因 缘 得 生 彼 国。”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与 彼 国 中 诸 大 声 闻、 菩 萨 聚 会 一 处, 闻 佛 闻 法 闻 僧, 终 日 熏 陶 佛 法 的 义 味, 道 念 增 长, 道 果 圆 成。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的 条 件, 必 须 要 有 善 根、 福 德 因 缘。 善 根 指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的 正 因, 即 发 菩 提 心, 持 名 念 佛。 福 德 因 缘 是 指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的 助 缘, 即 受 持 禁 戒, 广 作 诸 善, 勤 修 三 福。 

藕 益 大 师 说: “得 生 与 否, 全 凭 信 愿 之 有 无; 品 位 高 低, 全 由 持 名 之 深 浅。” 假 如 信 愿 真 切, 临 命 终 时, 一 念 十 念 均 可 带 业 往 生, 若 信 愿 不 具, 哪 怕 你 将 一 句 阿 弥 陀 佛 圣 号 持 得 绵 绵 密 密, 风 吹 不 入, 雨 打 不 透, 犹 如 铜 墙 铁 壁 般 的 坚 固, 也 不 能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所 以 信 愿 十 分 重 要! 

在 凡 夫 尘 世, 厌 离 与 欣 取 有 其 区 别, 若 达 到 终 极 目 标, 是 二 而 不 二 的。 智 者 大 师 在 《妙 中 钞》 中 说: “取 舍 若 极, 与 不 取 不 舍 亦 非 异 辙。” 舍 离 娑 婆 与 欣 取 净 土 是 从 凡 夫 事 相 上 分 别 的, 假 如 行 人 一 味 执 着 不 取 不 舍 的 净 土 理 体, 从 而 便 有 废 事 执 理 之 过 患, 不 能 产 生 真 实 的 效 用, 所 以 事 与 理 相 结 合, 方 能 相 得 益 彰。 

三、 行 
行, 分 正 行 与 助 行 二 种。 正 行 是 发 菩 提 心, 持 名 念 佛; 助 行 是 勤 修 三 福, 力 行 众 善。

信 愿 具 足 以 后, 应 该 老 实 持 名 念 佛, 《大 势 至 菩 萨 念 佛 圆 通 章》 说: “若 众 生 心 忆 佛 念 佛, 现 前 当 来, 必 定 见 佛, 去 佛 不 远。” 意 谓 持 名 念 佛 的 法 门, 是 以 众 生 心 为 着 眼 点, 以 勇 猛 精 进、 一 心 念 佛 为 因, 往 生 极 乐 世 界 为 果。

藕 益 大 师 称 赞 持 名 念 佛 法 门 说: “念 佛 法 门 是 方 便 中 第 一 方 便, 了 义 中 无 上 了 义, 圆 顿 中 最 极 圆 顿。” 净 土 宗 第 十 三 祖 印 光 法 师 说: “九 界 众 生 舍 此, 则 上 无 以 圆 成 佛 道, 十 方 诸 佛 离 此, 则 下 无 以 普 渡 群 迷, 一 切 法 无 不 从 此 法 界 流, 一 切 法 无 不 还 归 此 法 界。” 

助 行, 指 勤 修 三 福, 力 行 众 善。 《观 无 量 寿 经》 说: “欲 生 彼 国 者, 当 修 三 福: 一 者 孝 养 父 母, 奉 事 师 长, 慈 心 不 杀, 修 十 善 业; 二 者 受 持 三 皈, 具 足 众 戒, 不 犯 威 仪; 三 者 发 菩 提 心, 读 诵 大 乘, 劝 进 行 者。 如 此 三 事, 名 为 净 业, 乃 三 世 诸 佛 净 业 正 因。” 

一、 世 福, 又 名 世 善, 为 世 间 本 来 存 在 之 孝 悌 忠 信 等 善 法, 如: 孝 养 父 母, 奉 事 师 长, 慈 心 不 杀, 修 十 善 业 等。 二、 戒 福, 又 名 戒 善, 为 佛 陀 出 世 所 制 定 的 戒 法, 包 括 人 天、 声 闻、 菩 萨 所 受 持 的 三 皈、 五 戒、 十 戒 乃 至 具 足 戒, 以 及 三 千 威 仪、 八 万 细 行 等, 或 具 受 或 不 具 受, 都 要 回 向 往 生。 三、 行 福, 又 名 行 善, 为 凡 夫 起 大 乘 心, 自 行 化 他 所 具 之 善 根, 即 发 大 菩 提 心, 深 信 因 果, 读 诵 大 乘 经 典, 劝 导 促 进 一 切 修 行 用 功 的 人, 发 愿 往 生 西 方。 

莆 田 广 化 寺 方 丈 学 诚 法 师
摘 录 自 《法 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