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行脚的岁月足迹——专访马来西亚南传僧人永觉比丘 -- 特约记者﹕欧阳启仁 永觉比丘提供照片

泰国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漫步其中,随处可见尖尖的佛教建筑屋顶,在亚热带的太阳下金光闪闪,成为泰国风情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这些寺院里都是一些研究古老经文、唱诵和弘法的活动。如果要体会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森林穿着袈裟托钵行脚简朴的禅修生活,就必须远离城市的寺院,比如到泰国靠近北端大片的森林和丛林地区,那里浓密覆盖着山脉和一片未经开发的边界地带。而现代这些在森林修行的出家人,被人称为森林行脚僧,他们全心全意在那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上生活着,参悟佛法,用生命去体会着原始佛教,去了解佛陀教导的那份“自省内观和平衡内心的清静。”

未出家前是名摄影师

这次接受访谈的永觉比丘便是其中一名森林行脚僧,他出生于马来西亚,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22岁至27岁是一位专业的摄影师并曾在此期间获奖无数。1997年适逢29岁时,因为寻求佛法而前去泰国和纽西兰的丛林寺院参学。同年回马国后,在槟城的洪福寺出家,当了一年半的沙弥,前往泰国依止 Ajahn Ganha 正式出家。5年后他到著名禅师 Ajahn Chah 阿姜查比丘训练外国弟子的国际丛林参学并重新受戒。

借由此次永觉比丘来新加坡举办摄影展,我有幸采访到他,并分享了一些关于他的作品和过去的点点滴滴,以及在其行脚僧生涯中的体会和经验。他说:“在新加坡办这个影展的主题是回顾佛陀的一生,介绍佛陀以前在森林里是怎样修行。这种方式给人的印象是不适合现代,我只是老老实实跟着佛陀当年的步伐走。其实很难用语言来解释或告诉别人。一张好的照片能够超越文字,唯有靠着一张张‘会说话’的照片来叙述并把它介绍出来。我的修行之路是沿着原始佛教义理的方向,也就是原本出家人修行的本来面目。”

眼镜头心是观景器

虽然在出家前他曾经做过专业摄影师,可是出家后所用的相机,是由侄儿赠送的一部普通数码相机,很多人都不相信所有展出的照片出自这部相机。问到在行脚前拍照的准备和过程,他说:“在行脚前先把电池的电充好,这是很重要的一环,行脚时相机不常开着也很少拍,只是决定有值得做记录才会按下快门。”

永觉比丘看到美景就拍,而没有刻意去考虑很多专业技巧,他着重于取景和构图,然而即使这样,每每拍出来的效果也颇令人满意。其实他已经累积多年的摄影专业经验,加上现在拥有一颗清净的心,双眼是镜头,心即是观景器,这比以往看得更准,意境也更深远。

他说:“出家以前是拍别人要的,出家以后是拍自己要的,现在的作品是心的艺术,拍的东西要直接表达禅的意境。每天早上僧侣们都喜欢在晨光普照、空气清新的森林里打坐修行,大家各就各位,不必吩咐和摆布他们的位置,一切都自自然然地入镜,说实在话,我也不想在这段时间去拍照,而错过这么美好的修行机会。不过,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拍,现在的拍摄方法只是作为教材的记录性质,舍不得这些珍贵的东西就这样快流失,因为估计森林的面积会在五十年后逐渐缩小而消失,恐怕再不能去行脚了。”

一张好照片胜千言万语

出家后的永觉比丘再度拿起相机拍照是有原因的;由于他回忆佛陀一生的修行都在森林,希望通过照片作为教材来传达原始佛教的精神面貌。他曾经问自己:如果不拍就没有人知道,别人不明白,不管怎样讲和解释,都以为你在讲故事吧了。所以一张好照片胜过千言万语,更重要的是这些照片可以见证历史,并给未来的人对禅修、对佛陀的教育作一个心灵的依归。

永觉比丘说完影展和照片,又继续娓娓道来其修行的体悟。阿姜查比丘的道场位于泰国东北部,与柬埔寨、寮国相连的巴蓬寺,是举世闻名的国际丛林道场。其日常生活跟大部份的森林道场一样,大众每天凌辰三点开始课诵与禅坐直到破晓。天亮后,僧侣们赤脚走到两到八公里外的村落托钵。回到寺院把托钵回来的食物平均分配到每位僧侣,然后便开始他们一天当中唯一的一餐。饭后便回到自己的茅蓬各自修行工作读书,利用深夜时倾听夜晚寂静的森林之音,并进行宁静的坐禅和经行。

永觉比丘说:“巴蓬寺阿姜查比丘的修行精神是去建立正确的知见,与正念一起应用在每一个工作与情况中。只有在这条道上努力,才能使我们从理论提升到觉悟,从概念式的佛法提升到一个有智慧和慈悲的生活。”他在云水行脚的日子中,泰国诸多市镇村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其总行程不少于4000公里。

不学正法才是末法

永觉比丘在27岁就停止工作并到处参禅。原本想到美国万佛城亲近宣化上人,可惜申请不到签证才作罢。他接受访谈时感慨地说:“要走上出家之路不简单,要找一位善知识更困难。出家之后的佛法观点也有所不一样,内心急切要了解佛陀一生所做过的事情,通过了体验后才知道是很感动人的。”常听人说现在是末法时代,他的看法是:“所谓末法,即是你的心不认真学习正法才会是末法呀。”

说完这段颇为坎坷的出家之路,他又将话题转到行脚的日子:“南传佛教规定出家首五年的训练先要跟随老师,不能自已一人单独行动,一切以团体为主,守好戒律,先打下基础,这是学习的初阶。森林行脚僧侣中有群体一起走的,也有单独个别走的。一个人走是很自在的,想停就停,想在某个地方住上几天也行,但学到的东西会比较少,也不晓得如何与人相处。但集体行动却不同,在群体里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脾气,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在很辛苦时,什么东西都不顺心、肚子饿又被蚊子钉,流着满身汗更找不到水源洗澡,全身不舒服和酸痛疲累,讲了几句埋怨的话,惹到同行者起瞋心,由此立刻看到各自的修行程度,这是最好的学习过程。” (待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