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在感业寺听佛铃经声 -- 【菩提文摘】 文:山中雨橙

又一个秋天,在飒飒的秋风里,去西安北郊看菊花未果,习习秋风却送来几声悠远的佛钟。冒着如丝细雨,寻着梆梆的木鱼,穿过凤城八路与朱宏路相交的十字,向西顺着丰产路走不上几里,就可以望见“大唐感业禅寺”巍峨的山门。

八个经幛般的柱子,和谐地把高大的山门分成一正两偏,藏传佛教的神密氛围与少林禅宗的威武之气,一下子被这气势宏壮的山门表达了出来。门两侧高大的两头石狮,威严而踞,凝目望之,心中世俗之气涤荡全无。正中门梁上赵朴初老居士的“大唐感业禅寺”六字,质朴庄严,既有佛家书法的圆融、厚实、淡定,又不失禅家的清灵之气。左门横梁上书“解脱”,右门横梁上书“般若”,大门两侧石柱上一副长对“梵刹庄严荣显功德龙天,道场成就妙舍寂光真境”,在秋天纷纷的雨雾之中,佛语禅词,高悬门上,使人心中平添了几分空灵的欢喜。

洗脱尘欲悠然自得

跨进大门,两边放生池边的白玉栏杆,洁白干净。池中的鱼儿龟儿,不急不燥,悠然其中,不时浮出池面,吐几个泡泡。凭栏自问,这些鱼儿的自信、沉缓岂不也正在向醉心世俗的人们表达着一种洗脱尘欲的悠然自得。池旁一圈翠竹,迎着金风、沐浴秋雨,越显翠绿。绿竹迎风沙沙作响,如佛语喃喃,指引着把我们污染了的名利执着之心慢慢沉淀,感悟空灵。

走进满月式的拱门,来到寺院的第二进庭院,两边厢房比立,僧房前,满地黄菊,有如当年女皇驾前的轻歌曼舞,开得生机勃勃。

院中有个圆形大花园,花园中沧桑的牡丹嫩芽长长,旁边一圈芍药,如众星捧月般地绕在牡丹仙子身旁,让人心中能嗅到明年开春的满目花香。立于秋风满怀的牡丹仙子身旁,不禁想起一千五百年前:此花本祖居长安,一代女皇醉后,命牡丹仙子腊月怒放,以大宴群臣显天子气象。而牡丹仙子却谨守天时违王命不从,则天女皇闻知大怒,大施皇威,强令按期开放。花开宴后,女皇把女人记仇的本事拿了出来——把牡丹仙子贬于洛阳。久居长安,想长安难见牡丹仙子真容,不想这乡间小庙,竟给明年的春天安排下了如此的企盼!可知“缘”字的真实不假!

佛音经声唤苦海迷路人

绕过花坛,穿过一溜花墙,进入寺院第三进正院。迎面一架六尺于宽、四尺于高的硕大香炉,远远地挡于路中央。两侧九尺宽,四尺高的蜡架上,红泪点点,蜡光摇摇。透过袅袅的佛烟,一座蓝色琉璃瓦盖顶的大殿,赫然居于雨雾之中。大殿门首上“大雄宝殿”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仙风道骨中,把北方的雄壮、南方的清秀,圆融表达了出来。两侧长柱上一副长联“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佛音经声唤回苦海迷路人”佛语一句,令多少世途场上争强斗狠的名利客猛然惊醒。

跨上九级汉白玉台阶,迈过厚重的门槛,殿中九尺余高的数尊大佛显于眼前。三界佛祖端坐于殿正中,神态安详,合掌闭目,笑对众生,好像在你还没有迈进大殿前,就了然你心中的烦恼,肚中的机谋。两侧的观音与菩萨,一样的慈眉善目。再往两边,四大天王峥嵘护法,十八罗汉各显神通,皆有真人一般大小,立于法台之下。供案上,鲜花朵朵,香烟袅袅。演静法师领众僧及居士颂经之声,如一道远古的天籁,与门外的秋雨一起洗涤我等世俗的乌浊之气。法器顿挫,乐声悠扬,甜甜地泌入我的心底。在鼓声中,在起伏悠扬的听不太真的佛经中,人顿感轻松,暂忘秋风的凉意,顿感我佛的温馨。

跨出大殿的门槛,在演静主持的指点下,才知道这迈进迈出庙门都是有讲究的:出庙门前,就要想好往哪边去,往哪边去,就等那只脚先跨过门槛。“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佛、儒圆融,看来此话不虚。

佛铃悠扬铃随风响

出得大殿,铃声悠扬,循声望去,殿角右侧,一座五层“三光宝塔”直入云霄。八角塔上,层层塔角,均挂一佛铃,随风响起,余韵悠长,一下子把人拉到了青藏高原布达拉宫空旷的广场之上。塔,青砖砌成,白灰勾缝,塔基青条石垒起。每块材料显然都是经过精心打磨而成,塔就显得威严而又细腻。塔的左边立一块七尺余高石碑,碑阳刻:七去八来为宏法,呕心沥血渡有情。弟子们对其恩师宏道大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溢于颜表。碑阴刻“人能宏道,非道宏人”,此乃宏道大师对众弟子及世人的告诫与教诲之语。听住持静演法师讲释,塔中所存,即上代主持宏道大师的舍利。

宏道大师于1997年到此,弘法化缘,在昔日感业寺遗址之上,现未央区感业寺小学之旁复建此庙。历经数十年表法弘法,终使此寺香火日盛。大师却于已丑年(2009)秋八十三岁高龄之际,圆寂于此。大师临终遗志——用自己的舍利,镇守此寺。

再住后走,进入宏道法师当年修道禅堂。禅堂中宏道法师的“传神”供于禅堂正中央。师傅须发皆白,眉毛尤长,一副宽厚得道高僧之神态。“传神”两旁有一幅大师生前亲笔所书对联:感千秋道业,利人天宏法。字迹遒劲,有米芾草书之神气。

柏树红墙静谧恬淡

出得禅堂,转回大殿前。举目四望,在这深秋的季节里,僧人开辟出的十来亩菜地里的青菜绿油油一片,两排柏树沿红墙挺立于细雨之中,静谧,恬淡,超然。

众人坐于禅堂之中,听静演师父开示:当今世人,自执过拗,被利执而不知,处相争而不觉,为色所迷,为物所役……问师父法择修行者乎?师父说:“佛不自外,悟之于心。诸佛世尊,皆出世间。当年女皇自称佛即已,已即佛。”其实,自觉他觉即为菩萨,觉性圆满,即是我佛。世尊说:人人可得成佛。当问及此寺名来历,身旁有位居士说:当年隋炀帝修运河,征高丽,觉得上天降福于已,为感谢上天降如此大事业,故建此寺,名感业寺……

去年的秋天,寻访花之君子不得,而有幸踏入一代女皇当年孤灯伴影之地,听佛钟经声,观古史,沐秋风,聆听塔角风铃,感佛法涤心尘,顿悟人生真谛,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