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同修之——还愿(下) -- 【佛缘传奇】之一 本刊特约:王若冰

“前文提要”‘王学敏走过了半个世纪多,始终无法忘掉向佛之心,尤其是小女儿出家后,是铁了她出家之心;同时向师父请教了出家之事,为了要走向佛门,她毅然向儿媳们提出出家的想法,同时也下了出家的决心,吓坏了她的儿媳们。’

说她是和儿子、儿媳妇们商量,倒不如说,那只是通知他们一声,告诉他们自己的去向罢了。顺便告诉他们几样事,还有家里家外要注意的事项,最后,她长出了一口气说:“别的也没什么说的了,反正大慈庵离家近,还能常见面,家里有什么让我做的,也能回来搭把手。”说完,对他们摆摆手说:“好了,你们都去睡吧。”

王书敏像安排工作一样这么轻松地宣布散会,可两个儿子却没有抬屁股的意思,儿媳妇们看看两个男人,欲言又止,本想起身走的,见他们不走也只得动了动身子又坐好。

“走啊,去睡吧?”王书敏催道。

“……”

“都不说话,难道就这样坐到天亮不成?”她有点火了。

“让我们想想吧,三天后再说。”大儿子终于开口了。

既然大儿子这样说了,也不在乎三天、两天的时间,王书敏明白他的意思,想缓解一下自己的火气,也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照顾他们一辈子了,别因为这两天时间落下点恨,她当即对大家说:“好吧,三天就三天,三天后我就走。”

其实,大儿子是最不愿让妈妈出家的。在他心里,清楚地知道母亲很可怜,他小的时候,眼见着母亲没有过什么好日子,整天为吃饱饭发愁,后来他们大了,父母又忙着为他们兄弟娶妻建房子操心着急,好容易两兄弟都成了家,父亲又生病躺在床上几年,母亲一把屎一把尿耐心地侍候到病危。父亲往生后,母亲是能闲下来休息一下了,却又是更孤独了,做儿子的想多在母亲的晚年尽些孝心,让母亲过几年幸福生活。可自己眼下还没大出息,无法很好地孝敬母亲。他本想过几年有了积蓄,带母亲到处走走,让母亲享受享受晚年,而母亲现在却提出要出家为尼,这让存着一片孝心的大儿子怎么说呢!他之所以要等三天,也是想劝劝母亲,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希望她能改变思想。

自己做一回主

第二天,第三天,王书敏不等大儿子找她谈话,就自觉跟他说:“我一辈子都在听你父亲的话,无论是自己的事还是家庭的事,没有完全做过一回主,现在我想为自己做个主,什么话都不用说了。我知道你们都是孝敬的孩子,可是我心里愿望和孤独是你们无法解决得了的,我只是想活得开心高兴一些。我的佛缘并不是因为大慈庵和你妹妹才有产生的,那是我从小就根植在心底的,这种佛心我藏了大半辈子了,如今我把俗间该尽的义务全尽完了,你再不让我完成心愿,就算对我再好的孝心,我不乐意也感觉不到幸福啊!”

“妹妹已经出家了,我们管不了也不反对,你现在已经过六十多岁了,还出什么家,想信佛,在家修不也一样吗?”

“怎么可能一样,六根不能清净,更难与尘世的贪欲断绝。”

“你苦了快一辈了,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你也老了,却又去吃斋,让我们怎么忍心!

“素食一样能健康长寿。”

这时,小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不再犹豫而是坚决表示说:“哥,你什么态度?反正,我不同意!”

“你不同意是你们的事,这一次我不能听你们的了。”王书敏不软不硬地说。

大儿子还想说什么,只是张了张嘴而没有再说话,转身拉着弟弟去了另一房间。儿媳妇们也跟着过来,商量来商量去,见母亲如此坚决地做一件事,还是第一次,大儿子感叹地说:“就让她去吧!”

“哥,你怎么了?”

“她一生都没这样决绝过,现在能这样表现,说明她已经铁了心,我们能拦得了?”

“拦不了也得拦,老人出家,左邻右舍怎么说我们,不骂咱们无义不孝才怪。”小儿媳妇看着大儿子提醒道。

“我们家情况特殊,妹妹出家在先,别人会理解母亲出家的决定。”

“那也是好说不好听。再说了,谁家的老人不帮儿子看孙子、守家业呀?”

“如果我们硬拦,不知道哪天她去了外地的庵堂剃度了,让我们找都找不到,你们说那样好还是让她在眼前好?”大儿子听到小儿媳说的话就有些生气,这样回敬道。

四个人都不再说话了,你看我,我看你,老大不再犹豫,起身开门出来,无表情地对母亲说:“我们都同意了。”

任劳任怨也是大德

家里通过了,又征得了大师父的许可,王书敏同样拜大师父为师,法名为释学敏,成为大师父的第十二个佛门弟子(学真为第六)。

学敏剃度行礼后,这才打电话告诉远在成都尼众学院任教的学真师,学真知道后当然很高兴,她却也不无担心妈妈的尘缘是否能够真清净,毕竟儿女连心,虽然两个哥哥和姐姐都成家生子,这些做父母的,又有几个能够完全放得下?

既然同进了一个庵堂,学真有工作在身不能随便回去,趁夏天山上凉爽,她让母亲来尼众学院小住,以便让她了解一下母亲的尘缘是否真清净,更想借此佳机让母亲感受一下佛学堂的氛围,让年长的新沙弥——学敏沐浴一次新洗礼。

学敏师在尼众学院住了三个月,虽然没读佛教的书本,却也学到了不少佛教理论知识,特别是学真师有意跟她讲,今天上的什么课,课本里都有哪些高深的佛教理论,这许多知识学敏是无法听得懂却也能悟出一点道理来。

最让她明白的是,学堂里的佛学与生活中的佛学是有很多不同的,自己知道的佛教,只是上柱香许个愿,求升官、求发财,拜佛、尊佛心存善念就算是虔诚的佛徒弟子了,而眼前的学问却是她无法达到的另一种高境界。她亲身感知到了佛教的高深和伟大,只恨自己早生了几十年,要是也和女儿一样的年龄,她一定要坐在学堂里来好好读读真经。

回到“大慈庵”后,她让识字的师兄一字一句纠正她以前念不准的《心经》,从此后,无论行走还是坐卧总会念念有词。一心一意向佛修行,早晚课从不拉下。

庵里近些年香火越来越旺,她主动担起了主厨的大任,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再多的人吃饭、喝水,她也从来不说一个累字。学敏的行动让大师父和所有前来理佛的居士们都佩服,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不是心里舒畅,活得快乐,她哪来这么大的精神和体力?

每当别人让她歇歇时,她总是说:“我这睁眼瞎,没本事讲经说法,多干点活才算是为我佛效力了。”

学敏师说的客气,做的实在,大师父却总是跟别人说:“她说她没本事,其实她对佛祖的贡献大着呢。学真今天取得的成绩,如果没有她的大力支持,那么小的一个孩子哪能修成大师级学问啊?还有学兰师的出家,如果没有她的相助,也难走进来。这样的功德是大无量,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无论别人怎么评价学敏师,她依然繁忙着、快乐着,平凡而平静地坚守着自己的追求和职责。 (续完,下篇为外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