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山城的清凉地 —— 走访关丹万佛殿 -- 【异国佛境】文:真道 摄影:凯慈

马来西亚东海岸的关丹是彭亨州的首府,是一个碧海蓝天的滨海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回教徒聚居的城市。谁也没想到,在这个地方竟然有座马国东海岸最大的寺院“万佛殿”,同时是彭亨州佛教会的所在地。

有缘趁国庆长假,来到这个向往已久的山城一游,听导游小姐说,万佛殿是全马数一数二的寺院,既然如此,绝不可错过。由市区驱车前往,花了近40分钟,终于到达这间闻名遐迩的寺院。首先让你看到的不是传统汉传寺院的华丽建筑,而是清凉宁静的感觉,整座寺院置身于幽雅宁静的山水之间,大殿上只见一座高大的玉佛像端坐其中。彭亨佛教会的接待员林永权居士亲自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缘起

于1967年,刚成立的彭亨佛教会在关丹市内的Corry Road(现称Jln Haji Junid)一间简陋木板高脚屋,当时原是一间华人庙堂。其后,在理事们积极的筹划下,搬迁到武吉乌美路的农居板屋。对庙堂里有众多神佛,理事们作了一次性的整理,决定成立一所以正信佛教为主的佛教组织,在当时来说,这还是一项创举。

彭亨佛教会就在这简单的想法中确立下来,经多年的发展竟成了州内第一个正信佛教组织,最终建立起彭亨州的佛教领导地位,为马国佛教界的重要发展基地。由于华人在彭亨州属少数族群,华人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了寻找文化之根,最终都聚在这里,万佛殿也就成了发展华族文化传承的所在地。

会务快速的发展,活动量日益增加,使得原有的会所逐渐不负应用,为了要满足信众的要求,理事们不得不寻求全新和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重建万佛殿。

开始时,原本打算在原址进行重建。在1979及1980年间,两次申请在原址改建的计划受阻,理事们不得不设法筹募重建基金,在市郊购得一片土地,正准备动土重建万佛殿时,又遭异族反对,一波三折,最终,土地局提出以市郊的土地对换,同意让万佛殿在原址重建。

体现传统与现代艺术

万佛殿的所在地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地方,国情不同,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大胆地“本地化”,当蓝图送交有关当局审核时,经重重批审,做到了体现本地化的中心思想,在格局上采取了宫殿式横向走势,而外观不失其雄伟与庄严的格局,在大殿的墙壁上,镶嵌了一万五千尊浮雕壁佛。

主殿是一座四层楼高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在万佛殿后方,是一座石山,山下有一个湖,使得整个格局体现了另一种清幽,湖也自然成为万佛殿的另一个主体园林,环绕着湖边进行各项美化建设,设各种凉亭,构成传统的中国式的园林风格,体现出大自然的山水美景,为彭亨州塑造了另一个全新的旅游景点。

万佛殿不只是旅游景点,同时也是一个供佛教信众修习佛学的殊胜之地。设计师没有忽略根本的目的,因而,在设计上把园林打造成一个修习及静修理想之处。因此,在这个具有禅境诗意的园林里,增建亭苑胜景共八处,分别是:

“无上清凉”是指主殿,《华严经》上说:证无上心法,究竟清凉。

“莫向外求”是指所谓外界的尘境即是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能诱使人心远离善法,令道心衰微及染污人的情识。因此,当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面的六尘时,应不被其所惑、不起心动念、不攀缘、不染著方能成道。

“入三摩地”是梵文的音译,也就是所谓的“三昧”若意译是“定、等、持”。是指人力集中,专注一境而不散乱,通常我们称之为“禅定”。《广五蕴论》说其于所观事,令心一境,不散为性。此令心一境的功能,就是“三昧”的本质属性。我们的六根接触外境的六尘境界时,若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定”,也就是“入三摩地”的境界。

“心动石”这是出自六祖慧能大师的典故,当时慧能大师到广州法性寺,正巧印宗法师在讲《涅盘经》,时有风吹幡动,有一股僧人认为那是“风动”,而另一股僧人却认为那是“幡动”,正在争论不已,慧能大师走近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众僧听后,一片骇然。

“待渡亭”在湖边与拱桥为邻,湖边置有一船,此船名为“登彼岸”因此,亭名为“待渡亭”。

“拈花亭”与花圃相伴,昔日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默而无言,众人皆惘措,唯有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法,实相无相,微笑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传嘱摩诃迦叶。后来,摩诃迦叶得此真传,逐成为禅宗始祖,此亭后来也称为露天弘法亭。

“壁观亭”建在雄伟峻拔的峭壁底下,令人想起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九年,最终悟道,成为中国禅宗始祖。《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指出:达摩以沉壁教人安心;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掬月亭”是指湖心处,夜色底下,天上明月倒映湖心,及手可掬起天上明月,到底明月天心?在湖心?还是在手心?

白玉大佛丰满端庄

耗资800万零吉打造的主体大厦万佛殿,拥有一个宽大的主殿,殿内没有太多的陈设,简单利落,给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在主殿只设一座大玉佛,玉佛以汉白玉雕刻而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用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大佛像。

林居士说:当佛殿确定所在地后,万佛殿的理事,立马筹划主殿佛像之事;在佛像造型、风格、选材等工序作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决定选用四川省宝兴县的纯洁汉白玉作大佛像的用料。整个雕刻工作交由北京建筑艺术雕塑厂负责。

白汉玉佛像连基座高5.5米,重逾50吨:佛像身高就有3米,佛像由整块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全身无一接缝。厂家认为以这巨型汉玉雕刻佛像尚无前例。在造型方面,雕刻家依据了隋唐佛像的丰满端庄风格造型,以杰出的创造力和能工巧匠,细心雕凿下,完成这座佛像。

这座汉白玉佛像体现了端庄风貌,并散发出佛陀的慈悲和庄严,垂眉善目的慈悲济世神态,更体现出“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的内涵,让人油然生敬,从心底生起学习之心,深感佛陀法身与我们同在,这种超凡的艺术,不能不说是马国佛教文物史,甚至可说是世界佛教文物史上增添一块瑰宝。

硬体与软体相互配合

万佛殿的硬体结构是无懈可击的,由设计到建筑,做到尽善尽美,为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佛教徒提供了一个修习佛法的绝佳平台,特别是硬体周边的环境,更是一绝。能让信徒抛开世间一切的烦恼,到这里静修。

硬件方面还有:地藏殿、讲堂、行政室、图书馆、辅导室、视听室、会议室、训练中心、五观堂、禅堂、流通处及寮房等

在软体方面,万佛殿所提供的并不单是修心,同时也提供了修习佛法的各种活动,让现代佛教徒不再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编织自我的小梦,而是要佛教徒走入社会,走入生活,让生活佛教化,让生活更具社会意义。因此,万佛殿开设了许多可提升佛教徒进修的课程,计常月活动有婚姻注册(每月最后星期天)、三步一拜(每月最后星期天)、佛学课程(每月一次)、及农历初一及十五诵经礼佛。

每星期的活动有:周日佛学班(华语、英语)、清凉吉打坊、成佛之道。古文赏析班、静坐共修(慧灯静坐方法)、太极班、梵呗共修会、禅修课程(慧门禅师指导)。

与此同时,万佛殿早已走出地方性佛教组识的格局,例如,首创的佛学函授班、印经会,将佛法带到马国内各个角落,函授班以浅白的文字推广佛法,目的是让佛教能普及和发展,让更多人可以了解到佛法的可贵,对佛教起着正面的推动意义。

万佛殿座落在Lot PT 57339, Jalan Bukit Ubi, 25200 Kuantan, Pahang Darul Makmur, Malaysia.

电话: 609-5739644

传真: 609-5739645

电邮: pba-my@streamyx.com

网址: http://www.pahangbuddhi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