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松杉藏古寺 百重云水绕青山 —— 参访香港千年古刹青山寺 -- 特约记者:欧阳启仁

今年3月底去了一趟香港,从电视新闻道报获悉,拥有千年历史被誉为香港三大古刹的屯门青山寺,在2009年开始,耗资三千多万港元,经一年半的修缮后,目前全部峻工,于3月29日上午举行竣工庆典暨全港祈福法会。

拥有1500年的历史青山寺,经千年的演变,早已看不到当年的古貌;修缮后的青山寺是一座传统中国式的寺院。

理事会理事之一的张国财居士在庆典上接受电视访问时说:“香港有很多不同的宗教,亦有很多人对于佛教的认识未必那么深入,希望青山寺可以做多一些较有学术性的正信佛教讲座,让香港信众认识到正信佛教。”

在礼佛心趋使下,第二天,独自按图索骥来到屯门青山寺山脚,沿着斗斜的山路行去,慢慢从山腰最初的牌楼开始,一窥千年古刹的神采面貌。踏入青山寺,便被其宁静的环境所吸引。并可饱览屯门区的风景和欣赏寺内古旧的建筑,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忘却烦恼。

香港三大古刹之首

青山寺是香港三大古剎之首,被考证为香港佛教的发源地,也是香港佛教史重要的开端。要上青山寺首先要经过建于1929年由第17任港督金文泰爵士亲笔题写的‘香海名山’牌楼之上,书法雄劲有力,可见其对中国书法曾下苦功。他是历任港督中,醉心中国文化、文学修养深厚的港督。而牌楼另一面“回头是岸”四个字则是铁禅法师所书。

这座具有82年历史的牌楼连同寺内一些建筑物如大雄宝殿、护法殿等,也被评为一级受保护历史建筑。整个寺内共有十一个地方,被评为一级至三级历史建筑。

青山海拔583公尺,卓然屹立,颇具气派。相传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南北朝时期高僧杯渡禅师从东南亚来港后,并隐居现时青山寺内的杯渡岩修行,从此这里被认定为香港的佛教发源地。

从牌楼走至不远拾级而上,青山寺的入口处的山门建于1918年,其谐音跟‘三门’相近,象征着‘三解脱门’。这一带环境景色优美,禅院门前对联是“十里松杉藏古寺,百重云水绕青山”,正是青山寺所处最传神的写照。

护法殿风格多元化

沿着小路过了菩提萨埵便是护法殿,是在大雄宝殿前方,一座楼高两层的细小建筑物。护法殿的窗棂上部雕刻了取材自道家民间故事的暗八仙图案、斗拱,还有粉饰丰富的屋脊上有代表福、禄、寿三星拱照,以神话故事《封神榜》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故事为主题等,亮丽生动由人手雕琢的石湾陶瓷塑像。同时,在四个向上翘的角上,置放了用灰塑造的凤凰,使屋顶生色不少。而悬鱼拼蝙蝠和表面是中国图腾里不寻常的组合,其中西洋大钟上的罗马数字,更展露了护法殿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护法殿墙上漆有大幅弥勒佛像,代表欢喜迎接信众。上层供奉着韦陀菩萨,守护大雄宝殿。下层放置“龙骨”,建有铁笼保护。“龙骨”原本放在大雄宝殿后面通往溪畔的龙骨岩内,传说是史前恐龙的化石,但无史籍可考;有些说是龙在寺内,闻法得度化石;有些则说是大鱼骨,传是巨鲸撞山化石。众说纷纭倍添玄秘传奇色彩,而现信众喜以硬币投掷祈求好运。

大雄宝殿的建造设计参照粤式传统模式。三间的室内空间是香港最大规模的中式建筑,多见于祠堂、书院及庙宇。大雄宝殿为寺院的中心,凡举行各种法会、仪式、典礼等都在此。这里主要供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及药师如来佛三尊佛像,庄严肃穆。这些佛像给涂了一层金泊,已有近百年历史。

《龙争虎斗》拍摄实景

从大雄宝殿后方再往上走,即到达杯渡岩,内置有杯渡禅师像。相传杯渡禅师于五世纪中叶时,一位法师在此登陆,传说他具神力、乘坐木杯渡海,故称“杯渡禅师”,而且还在岩洞生活,被认定是禅院范围内最重要的历史位置。杯渡岩又称瑞应岩,瑞应岩侧边有一石碑,刻有‘高山第一’四个字,传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所题。

位于杯渡岩前面空地,原为藏经阁,现只遗留“不二法门”牌楼一座。其正面写上‘杯渡遗迹’以纪念杯渡禅师曾经居住过并说法度众。背面写上“不二法门”四字,可以理解为一种途径;修行的人只要依着这样的途径不断修炼即得正果。“不二”就是没有分别,世上万物在现象上均有差别,但从佛性上看是没有分别,都是虚无。从“不二法门”牌楼空地向外望,能更清楚欣赏到大雄宝殿脊上的双龙夺珠塑像。

青山寺以佛道两教兼融为特色,寺内雕塑混合佛家和道家的神仙绘像。已故国际巨星李小龙在三十多年前拍摄《龙争虎斗》影片中,也曾在青山寺取景,据知一些日本影迷每年也组团到此观光旅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