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佛缘之外一章结缘 -- 【佛缘】文:翠妮

这是一个佛根深种的家庭,直系三代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相继出家进入佛门。文化是一代比一代高,生活条件是一代比一代优越,如今在不同的寺院、庵堂敬佛;他们是一代影响着一代互有联系的学习佛法、为佛传法。这是一段旷世奇缘!佛法就是这么无穷又深奥。

我刊驻中国特约记者采访了这三代人,给读者讲述一个不一般的家庭故事。

前文提要:“12岁少年,向父母表明出家心愿,父母无可奈何,要他自己去找老师太,希望他知难而退。谁知,年仅12岁的小维明,顶着风雪,寻得老师太锡住的大慈庵,表明出家意愿。老师太只得把他送到水帘寺,央求住持真空法师收他为徒,赐名为“演教”,郑维明终成了小沙弥,也将要为佛教大业点亮一盏新灯。”

演教在水帘寺做了一年的小沙弥。是寺里最小的沙弥,人人对他都很友好,处处照顾他的生活,帮助他学习。而这个好学的小演教,一心想着做大事,见人就请教,处处都有问不完的问题,每个师父讲的佛经心得他都认真记下。在寺里,他从最基本学起,每天除了准时上早、晚课,还比较注重盘腿能盘多长时间,一天能诵多少经,能听多少讲座,能磕多少个头,能参与多少佛事活动,能坐多久一动不动等等。更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帮助同修,追求精神的满足和人格的完善与进步。四年后,也就是他16岁那年,被寺院送到四川省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学习。

四川省喇荣寺五明佛学院在师资与教学质量上,堪称一流水平。1993年,纽约《世界报》为佛学院写了专题报道,称该院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

弘法大愿受置疑

聪明好学的演教,别人五、六年才修完各科,他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各科修完后,再经过严格的答辩,在大德前跟同学进行激烈的辩论,终于考获堪布(法师)的称号,有了这资格才讲经说法。经过扎实的学习,演教对三宝有了新的认识和信心,在知见上也生起了甚深的定解,坚定了他日后的修行之路。

学成归来,重新回到水帘寺,再重复以前的劳动和诵经,他感觉到依然不能满足自己对佛教大业的追求和愿望。他提出了许多想法,如扩大寺院、重建大殿,与友寺办联合举行大法会等的建议,但都遭到老师父的反对;甚至有些师父还不屑地说:“才上了几天学,就这么浮躁了,不诚心拜佛修行,净往空处想。”

演教的愿望在心里燃烧,扭成了一个个的结,如果无法实现,他念经也无法静下来。他向师父提出,连他的师父也认为他的想法荒唐。又在水帘寺修了几年后,见自己的愿意实在无法得以实践,思来想去,他还是想继续学习;在2003年,向寺院申请到北京大学宗教系攻读硕士学位。寺院同意他求学,也支持他的选择,但却无法筹足学费,演教只得四处借钱和化缘,一心要继续深造,学习更高的佛法知识。

化缘求法建寺院

当演教收到硕士录取通知书时,他还没有筹够三年的学费。为了满足求学愿望,他只得找到堂哥净心师,跟他借了一部分钱。恰在需要钱时,广东一位居士请他去做法事,他急忙答应下来。他先后做了几场,希望能筹足学费,以便毕业后再专心研究佛经。谁知,至此之后慕名而来请他的人越来越多,不由自主的演教,就这样一场接一场做下来。一年后,他居然筹得到了不小一笔数目的钱。

求者难拒,他后来还边读书边做法事。三年的学习,终于完成学业取得硕士学位,他就用这些钱在南阳市买下一处商品房,想初步完成自己的愿望,在这里做法事、立佛像供佛祖。可惜,房小空间太有限,怎么也无法达到他心中所想的盛大弘扬佛法场面,一年后,他决定卖房子,再一次踏上化缘和寻找的征途。其实,他心里还有了一个矇眬的想法:要建一座有规模的寺院!

演教师心里有宏愿,就勇往直前地向前走,他跑到纪山去,找到哥哥净心师所住的寺院,由他作证,先对大佛发誓说:“此生不完成建寺庙之愿望,永不停止,死不瞑目!”

说做就做,从此,演教就踏上了建寺的宏大征途。

他去广东做道场,征得同修和居士的支持,又广结善缘,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泰国、印度等国家化缘、结缘,征得热爱佛教的大德鼎力支助。

回到河南,找到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向他表达了自己的宏愿和志向,并向上级汇报已经筹到的部分钱款,希望获得支持和帮助。协会领导很赞赏他的恒心和决心,一再表示支持他的建寺大业。演教回到南阳后,刚一宣布自己的宏愿,就得到许多同修和居士们的大力欢呼,纷纷表示支持建寺立佛的大愿,更希望演教师不懈地完成大业。大家的表现更鼓舞了演教的决心,他再一次在佛前立下誓言:“不完成大业,死不瞑目”。

2003年,镇平镇政府的领导了解到演教的弘愿后,决定拨出一处风景优美之地供他建设寺院。演教出家在南阳,早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佛身出生地,当他一看到这个如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就由衷地喜欢上了,在地方政府领导和四众弟子恭请下,演教法师当场同意就在这里重建鳌圆寺。

重修破落道场为名寺

鳌圆寺原本就有其寺名,只是这里早已徒有虚名。因为这里要房没房、要僧无僧,香火自是时断时续,只有名并无寺存在。演教看着原寺周边如此好的风景,感觉是个绝佳的修行好住处,他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在这块好位置上重建寺院,为佛教事业作出最大努力,把虚名变实,让这片寂寞多年的土地还原给佛教,再现出宝地异彩,并让这朵佛教花朵绽放出灿烂光芒来。

2004年农历四月初八(佛历二五四八),演教法师带领的僧尼团队及居士、信众共同努力之下,鳌圆寺已初具规模。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藏经阁、钟楼、鼓楼及接引院、东西厢房、二僧住所已建成。

2008年元月,鰲元寺举行了隆重的大雄宝殿奠基庆典法会。莅临参加庆典法会的高僧大德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开封相国寺方丈心广大和尚,洛阳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和水帘寺方丈妙侠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释清远法师及周边县市区的三十多个寺院长老住持及南阳千余名居士。

今天的鳌圆寺,早已是暮鼓晨钟、香客迎门,诵经声与百鸟共鸣,形成一种天籁之音;佛光与蓝天、大地同在,给这里增添了无上光辉。

弘扬佛光为众生

演教法师在鳌园寺正式成立时,发表了他的谈话。他说:佛是人,佛教是文化,佛法是对人觉悟的教育。为了探究佛法的真谛,释尊在世经已全面地、系统地对善与恶、丑与美、真与假、因果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论断和精辟的分析。为如何做人,也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两千多年来,早已同古老的中国文化相磨合、吸引、渗透,并已经圆融了,达到了与中国文化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成分,更是谁也分不开谁的地步。

中国佛教在继承与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的传播中,使得佛教文化在中国得到飞速发展,对人民的生活和思想,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演教法师深有感触地说:“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中国佛教徒,我早已把社会责任,净化人间,建设人间净土的工作视为己任,团结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安居乐业思想献出自己一生。” (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