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佛乐注入新生命——专访乐坛大师纪利男 -- 特约记者:欧阳启仁

自1971年到1981年间位于热闹的乌节路上,新加坡海燕歌剧院的10年光辉岁月,牢记在年过50岁人们的脑海中。当年无论达官显要,或一般老百姓都响往、踊跃、好奇一窥歌剧院里面的乾坤世界,毕竟,当时的娱乐消遣活动不如今日的多采多姿。

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轰动一时的海燕歌剧院在娱乐界有这般骄人的成绩,不可不提到的一位功臣,他就是当年海燕歌剧院领导“海燕大乐队”的音乐指挥兼节目策划的灵魂人物,享誉东南亚音乐家兼作曲家纪利男老师。当年才三十出头的他从台湾来到我国,担任起如此重大任务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年轻一辈的或许不知道谁是纪利男,然而他所创作的歌曲,大部份都在新马、香港及台湾等地流行,疯靡一时。稍有留意娱乐动态的人士,当提起红极一时的歌星如邓丽君、余天、陈芬兰、杨小萍、包娜娜、上官萍、吴秀珠、王孟丽等唱红的歌曲,如:《后悔爱上你》、《又是黄昏》、《汪洋中的一条船》、《风飘飘、雪飘飘》、《月下年轻人》等代表作。他表示:写作流行歌曲必须通俗能为大众欢迎,且有适合演唱的歌星配合才能唱出个中韵味和感觉的。同时,必须节奏轻松旋律美、朗朗上口,还要道出年青人的心声,抒发心中的苦闷和情感,这才会为青年人喜爱。

纪利男在19岁高中念书时,由堂姐介绍拜台湾著名歌谣创作家杨三郎前为师,学习创作乐理与编曲,以及吹奏西洋乐器萨克斯风。杨三郎本名杨我成,生于1919年从小喜爱音乐,二次战争前赴日本学艺,致力研习音乐作曲、编曲等。战后回台湾发展,自组乐团并开始创作生涯,作品包括:《望你早归》、《港都夜雨》、《秋风夜雨》等代表台湾本土心声脍炙人口的歌谣作品。

尊师重道 力求完美

纪利男透露:他跟杨老师的感情很深厚,像是从一张白纸开始,慢慢学会唱歌、学懂乐理,还送一把萨斯克风给他呢。不幸的是,杨老师于1990年病逝,享年72岁。在他辞世10年后,纪利男为纪念这位台湾早期民谣创作大师,特别出版一张纪念专辑收录杨老师的10首代表作,重新以管弦乐编曲,并邀请日本著名萨克斯风演奏家担任独奏,这是一项突破。之前,他也为恩师制作专辑,获得台湾《金鼎奖》颁发四大奖项呢。

纪利男曾是多家唱片公司的音乐制作人,为许多知名歌星、艺人制作无数唱片专辑,工作虽然重复,但每回的心情总不会一样。对于作曲录制方面非常严谨,且力求突破,一踏进录音室后,一付严肃专注、严历苛求的态度浮于脸上,歌手们都战战竞竞把歌唱好录完。这一切正是他的处世原则,好坏对错绝不含糊。然而这样的性格是从他多年来舞台经验中获得的;对指挥领导大乐队时要求真实、完美的演出,务必让歌手们准确知道节奏的起落,才不会脱拍。

他虽有阳刚的个性,但也有柔和的一面,这可以从他的创作中看到。最明显是他在七十年代末读到台湾一位天生残疾,却残而不废的有为青年郑丰喜所写的书,名为《汪洋中的一条船》所打动,内容是描写刻苦奋斗精神的真实故事,遂创作了同名的歌曲,并指定由余天演唱。果然,余天把这首歌唱红整个东南亚,也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他每看一回这本书,眼泪总会再流一次,不管相隔了多少年,都带不走他对这个人的敬佩和怀念。其实,郑丰喜是纪利男的同乡,也是他弟弟的同班同学,小时候很喜欢他,后来听到郑丰喜不幸病逝时,也难过了好多天。这首歌流行了两年后,台湾著名导演李行听过、看过书本后,也把故事搬上银幕上,摄制一部感人肺腑的同名电影,男女主角还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秦汉和林凤娇。

30年前,纪利男成为日本作曲家协会有史以来第一位外藉会员,并以一首名为《初恋》的词曲创作,荣膺日本古贺政男作曲大赛银杯奖,而登上日本作曲家的宝座,这份殊荣,带给他在日本无限发展的机会;就在1981年《海燕歌剧院》结束营业时,即刻投身远赴日本继续他的音乐事业,还学会制作当时刚发明的光碟录制技术,奠定他日后从事非常专业的优质华语音乐发烧唱片(XRCD)的录制。然而,在日本、台湾两地打拼六年之后,还是觉得新加坡比较适合生活,毅然举家重返我国定居至今。

夫唱妇随 狮城再闯事业

在定居的同年,纪利男跟妻子上官萍也成立一间音乐制作公司,准备为唱片制作和开设歌唱训练班,好好培训本地一些歌唱人材事业,偶尔也为電视台的华语连续剧写主题曲。当时,其中一位向他学习歌唱的是本地知名电视演员向云,也是她首张个人专辑唱片《寄语白云》的制作人。另一位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是中国当红女歌星毛阿敏,目的希望向外拓展歌唱事业,纪老师也为她制作个人专辑《万里江山万里情》,深得各界赞许。

自从1994年皈依成为虔诚的佛教徒,对以前娱乐圈中大红大紫的风光事跡、多少名歌星对他的前呼后拥,得到达官显要的欣赏和称赞,以及一般人好羡慕的眼光,都在信佛后归于平淡了。谦虚、诚恳、寡言的他谈到佛法时,突然精神抖擞,声调铿锵有力地说:“每个艺人都想往上爬到最高峰,但是人的命运各自不同,事情不是想怎样就怎样。很多时候到手的东西也会在指缝瞬间溜走,这是宿命吗?以前相信是,现在确信因果,一般没学佛的人会有迷信和宿命论的想法。年轻时的我,不知满足又没有耐性,脾气不好、很犟,没那么随和,不过不会与人相骂。众歌星买烟酒要巴结乐队,我当场拒绝不接受,也从没拿过歌星的佣金,做到公正兼公平对待每个表演者,别人看到我都起敬畏的心,娱乐圈中没交其他女朋友,除了现任妻子,不搞桃色新闻、绯闻,老板极度信任我。”

学佛初期,请来了凈空法师总共四百盒弘法开示的卡带,每盒总得听上至少三次,因为他是个不易信服的人,总会多问、多疑、多思,觉得这些都很重要。他还透露:学佛之后的第二年也把伴随大半生的烟瘾给戒掉了。13岁就开始抽烟,到戒烟前至少每天要抽三包香烟。他也知道香烟危害健康,也曾经多次嚐试戒掉,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有一次,在他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编曲时,突然觉得手上拿着一根点燃着的香烟在抽着的举动,对佛菩萨非常不礼貌、不恭敬,立刻将它熄掉,从此不再抽烟了。

笃信佛教 以音声作佛事

他继续说:“佛教是讲因缘果报的,有因必有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佛法难吗?其实不难,说容易也不见得容易,要看个人的根器和心态的不同。我五十多岁才接触佛法,说实在话,已经是很迟了,现在才了解以前的种种只是假象,一切会幻灭的,与人爭、出风头、爱面子都是人性的陋习。认识佛法后一切看法都不同了,容易释怀、看得开,活得有意义。一方面年纪也大了,不与人争辩、不奔波劳累、做义工帮助別人,享受真正的快乐。所谓境随心转,想得开海阔天空,想不开烦恼痛苦,要学会转心念。佛法是无来亦无去的不二法门,有二法即不是佛法。佛法不是靠背的,是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上。”

今日的纪利男是个快乐的学佛人,《金刚经》四句偈正好可以诠释他此刻的心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虽然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对他来说,似乎起不了作用。不仅如此,他还信心满满地有着一大堆理想和突破的人生规划,希望把几十年积累在音乐、舞台上的经验和个人造诣奉献在佛教里。

打从1994年创作第一首佛曲后,已经录制成光碟的有:《五经一论》、《金刚经》、《药师佛十二大愿》、

《大悲咒》、《心经》等,以及由上官萍主唱的佛教心灵歌曲。

除了继续注入新的音乐元素外,还会创作更多现代佛曲,也会在本地制造更多机会设立表演平台,让大家一起來发表或演译新的作品,深信这将出现另一番不同的景象,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