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的镜 -- 【禅意小品】文:清凉月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看了让人很感动。

故事说有一个灵魂即将投胎转世,但听其他灵魂说,人世是一个苦海,那里的情形好像这里的炼狱。人自一生下来,就匆匆加入争名逐利、尔虞我诈的行列,并且终生对此津津乐道,至死不悔。灵魂听了十分恐惧,就暗暗祷告,央求上帝不要让他转世做人,上帝听到了,就派了一名天使来。

天使将灵魂带到一间宽敞的屋子,屋里摆着长长的一排镜子。天使把灵魂推到一面镜子跟前,灵魂朝镜子里一看,被吓了一跳,几乎想立刻逃去,但被天使按住了,原来,镜子里不是他的影像,而是一只极其丑陋的怪物。

灵魂很奇怪,他知道自己虽算不上英俊,但也决不会丑到这种地步。心中好奇,刚想问天使是怎么回事,天使却打手势止住了他的发问,示意他看下一面镜子。于是,灵魂战战兢兢地来到下一面镜子面前,果然不出其所料,里面又是一只丑陋令人恶心的怪物。这样的灵魂一直照过了几十面镜子,每次看到的,无一不是比地狱里最丑陋的恶鬼还要丑陋的怪物。等剩下最后一面镜子时,天使忽然一拉灵魂,站住了,然后指着刚才照过的镜子说:“假设这间屋子是人间,那么,你刚才照过的第一面镜子就叫贪婪,第二叫妒忌,第三……”天使依次说出了那些镜子的名字,有的叫骄横,有的叫自卑,有的叫凶残,还有的叫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等等,名字都十分奇怪。

天使说完这些话后,灵魂深思了很久,最后天使又把他带到最后一面镜子跟前。灵魂立在镜子面前怔住了,这次里面再也没有怪物,只是平常真实的自己。在目睹了那么多的变形之后,此时此刻,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虽然真实的自己极其平常,但却感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亲切和贴切,感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平静和幸福。

这时天使的声音由背后响起:“这只是一面最平常的镜子,它的名字叫良心。”

灵魂对着良心的镜子萌发出从未有过的感动,天使这时又叮嘱他:“不久,你就会转世了,而每一个转世的灵魂都会把全部镜子都带走,但是在转世之后,有许多灵魂所运用的多是前面的镜子,但愿你是一个还记得有最后一面镜子的灵魂。”

所谓面由心生,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贪婪、自私、阴险、毒辣、卑鄙……这些人人都厌恶的东西,为什么人们会充斥人间,正是因为许多人忘记了自己的最后一面镜子的缘故。

孟子认为良心是内在的,是人所固有的。并以拨四端之绪来做为支证,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丧失了四肢只是个肢体残废,然而丧失了“四端”,就是非人了。因为“仁义礼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性与社会性、个相与共相统一的本质标准,所以他说:“人皆有不忍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从这一点上来说,良心即是做人的根本。

而佛教讲调心,使心安稳。唯有一颗有良知的心才最能让人安稳。心乃人人本具,我们流浪轮回六道也是心,我们各个证成菩提,入大涅盘的也是心。心不与正法相应,不与空相应,则得染污五欲六尘,起贪嗔痴,造无量业,因业受苦,如是周旋反复不休,始终沉沦三界,故知心是一切恶法之源,离心无恶法,恶法不离心,心与恶法不异,这是以流转生死而言,心是众恶之门。

心与正法相应,与空相应,则得清净无染之心,与菩提涅盘相应,出三界,脱六道,无量自性功德具足无缺,三明六通圆满,故知心是众善之源,离心无善法,善法不离心,心与善法不异,这是以涅盘还灭而言,心是众善之门。

四祖道信大师云:“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现实生活中有个成语叫作“扪心自问”,意思是自己摸一摸自己的心,追究一下自己的良心如何。为官者提倡“明镜高悬”,说的也是良心如镜,可照一切真假丑恶。而凭良心做人,靠良知处事,莫管尊贵卑贱,门第高下,讲风格、求平等、胸怀宽博,亦是做人标准。

良心,是指人对于是非得发自内心的正确认知,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正确认知。良心是一种内涵,是一种气质。

良心是在佛教中亦被称为赤子之心,所谓赤子之心就是指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心。它是人回归自身,寻求自然的一种表现,亦是开阔、宽容、真诚、温暖的自然表露。佛教认为赤子之心即是佛心,它代表爱,善良和慈悲。

良心是一缕春风,给严冬带来温情;良心是犹如松柏,从不畏惧冰霜和雪雨;良心是一片海,万事能包容;良心是一杆秤,孰轻孰重丝毫不差;良心是一面镜,谁黑谁白自然分明。

良心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世界的美好;良心是一面镜,让我们审视真善美假恶丑;良心是一盏灯,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回家的路;良心还是一把锁,锁住恶的门,让善安然入睡中……

还记得自己的最后一面镜子吗?别忘了,要常常试擦它,否则它将蒙满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