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与解脱道 -- 【菩提文摘】 文:释妙悟(台湾圆光佛学院三年级)

众所周知,菩提道所指的即是通往成佛的大道;而解脱道则是自我觉悟,了脱生死的涅槃道,到底这两道之间有何差别?在我的学佛生涯里,粗略地说,在这十来年所感觉到的,或者说是个人的体悟,在这两条道上的修行者,都以其个性作为定论。

菩提道上的修行者,基本上要发菩提心,即是成佛之心,既要“成佛”就必要以世尊──觉者作为楷模,当作是在实践路上最好的榜样;有了初发心、菩提心,就要一步一脚印地实践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尊贵的佛陀花了三大阿僧祗劫来圆六波罗蜜,可见要成就菩提道是要花时间的,除了要具备恒心、毅力,持续不断的精神之外,走在菩提道上的修行者还要具备一个本质上的特点,那就是慈悲心,有着一颗为众生解难之心,这也是就在第一段中,因此提出与个性有关的重点。

总的说,菩提道上的修行者,在个性上必须不厌人群、喜爱与人群打交道、喜欢为人服务、喜爱为人群解决问题,具备有以上条件的修行者,对于菩提道是好乐的,因为这与他们的个性相符合,只要做自己所喜欢的事,自然地愿意付出。

相对的,解脱道上修行者的作风与菩萨,在菩提道上的修行者是截然不同的。好静、喜冥思苦想、喜独处是解脱道上修行者的特质,这些修行者喜好真理、喜欢透过思维、打坐、内观来体悟真理,而对于外在的事物掉以轻心、不爱参与,甚至厌恶,这类修行者不断地从自我中去做内观、觉照的功夫,再从世尊的教诲中寻求对证,乃至学习,如此日以继夜地下功夫,从最基本的持戒修持,加上定力的扶持,从而开展出智慧。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菩提道修行者就如世人所说的是利他修行者;相对的,解脱道上的修行者则是以自利为重,是否应该如此呢?其实也不尽然,有修持的声闻修行者,在佛陀时代就以托钵乞食的方式来接近群众,度化众生。这些声闻弟子们一方面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修行功力;另一方面,又以净德给予与他要结缘的众生,并以所体会到的佛法与大众分享。菩提道上的修行者有不放弃、宽心、大度、能舍、慈悲、坚韧不移的精神,故菩萨修行者能乘愿再来,一生一世,一劫数劫的往返也不言倦,因为在这生生不息的时空下,他已养成上好的习性,此生命运作已与他融成一体。事实上,他已无有考虑过做,在服务的概念上──习以为常;而声闻修行者一旦达到解脱自在的一天,则不受后有,声闻人的见解或是如此:众生是度不尽的,不可能有度尽的一天,自己所能度化的也只是与自身己有缘的一群。再者,他们不太可能融入杂乱的人群中,加上自身的爱好──独处、喜静与净,喜冥思等的个性思想上的差别,使到这群尊者抱着开溜之心,不喜人间!

总的来说,个性决定了根性,虽然声闻修行者──解脱道上的修行者在自己体悟到真理,开悟之后也可回小向大,但那将决定在他是否肯在个性上下功夫,有所突破;而发菩提心之菩萨修行者在三大阿僧祗劫的冲剌下,是否能最终成就成佛大道,这也取决于修行者在修持中途能不变节,改变初衷,而退失初愿。是的,对于以上所论及的两道修行者,个性的养成是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唯识学派学者认为一切唯心照,而心造作就是习气的养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