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 -- 文:语庭居士

好像是在去年,还是前年,我因缘际会地从网上认识了邵宪堂师兄。在邵师兄的鼓励下,我加入了北京龙泉寺网站“龙泉之声”的编辑义工团队,最初是在邵师兄担任主编的“人与自然”栏目负责选稿工作。

后来,我成了“人与自然”栏目的副主编,再接着又转任“多元文化”副主编,协助孙丽艳师姐。大约是在今年1月份,在一次网络聊天中,我们谈到了儒释道三教异同的问题。依稀记得,我说了一句:“如果从佛教的角度看论语,一定很好玩。”没想到,孙师姐立即打蛇随棍上,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了我。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上,断断续续地写,写好了就贴到“龙泉论坛”上。

再后来,我与《佛友资讯》编辑刘依道兄网聊时,问他要不要发表,他说要看了再说。次日,依道兄通知我可以用,遂成就此事。

题目原本准备用“论语佛说”,后来一想,这岂不是“佛说论语”的倒装句,大有未证言证之嫌,于是改成“释解论语”,意即从释家,也就是佛教的角度来解释《论语》的意思。

三宝弟子张从兴(语庭居士)

志于佛历2554年11月4日

释解《论语》之1.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语庭居士解】从佛教角度看,孔老夫子这里说的“学”,就是信解行证四阶段中的信与解,而“时习之”就是行与证。不过,这个学习过程并非直线,而是不断上升的螺旋线。以声闻乘的行持为例,初果阶段有初果的信解行证,二果阶段又有二果的信解行证,一直到四果阿罗汉,才算学习完毕。而行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到新的法类,又能通过实修去实际体会其不可言说的妙味,是很有乐趣的,这就是法喜,就是禅悦。然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修行有 所得却无人可对话,那种独孤求败的感觉,是很难受的。于是乎,同行善友就很重要了。古德中的寒山拾得就是很好的例子。可是,像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真正的知 音,百世难逢,不然伯牙也不会因为子期故去而摔琴了。更多的情况是,虽然师出同门,但是见解不一。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呢?为了对一个法义的不同见解,而争 吵得面红耳赤吗?那就是陷入我执的陷阱而不自知。我佛如来早就有鉴于此,否则又何来瞎子摸象之譬喻呢?又何必为摩诃僧团制定六和敬的守则呢?要当一个合 格的佛弟子,先从“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做起吧。

(一、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