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佛缘之二随缘 -- 【佛缘】文:翠妮

这是一个佛根深种的家庭,直系三代人,在不同年代、不同环境下相继出家进入佛门。文化是一代比一代高,生活条件是一代比一代优越,如今在不同的寺院、庵堂敬佛;他们是一代影响着一代互有联系的学习佛法、为佛传法。这是一段旷世奇缘!佛法就是这么无穷又深奥。

我刊驻中国特约记者采访了这三代人,给读者讲述一个不一般的家庭故事。

‘心乐师的父亲郑维平在部队学医三年,退役后一直从事医疗工作,得知新疆医药条件极差,毅然放弃了城市的医务所,带同家人到新疆定居,为广大的维吾尔族服务,因无私的精神深得疆民的尊重。然而,在朋友的怂恿下,一道下海经商,谁知搞到焦头烂额,只得结束新疆的医务所,回到家乡再谋发展,在妻子的劝说下,下海从商。

这时他了解到人生的无常,每当夜栏人静时,了解到佛法的珍贵,经半年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弃家,远走他乡寻找他的出家之路。’

纪山寺坐落在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的纪山之巅。始建于隋朝,兴于唐朝和清朝,香火鼎盛时期,寺院上空整日袅袅烟雾从未间断,致使山上屡现瑞象,灵异殊胜,神秘莫测。自古迄今,许多文人墨客、僧侣、雅士总是留连忘返。这座不大的纪山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寺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高亢轩昂,无比雄伟壮观,属湖北省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背靠数百亩绿化树林,四季常青,四季花开,四湖相望,更衬托出寺院的清雅宁静,早晨的雄鸡报晓,整日小鸟鸣快歌唱,白鹭盘旋留连,水里野鸭自由戏水,如此风景宜人历史悠久的寺庙,还引来了三位皇上御驾亲临,留下不可多得的墨宝,寺里有多方古石碑皆为见证。这座寺庙,默默地告诉每一位来者,佛教文化在这里一直源远流长,从未间断。

俗家姓名郑维平的释净心法师从河南来到这座寺院里剃度后,一直在此修行。2008年被推举为寺院的住持大和尚,管理纪山寺大寺院。

在人生这个五彩缤纷的尘俗世界里,有俗人就有僧人,有是就有非,有拥有也有放下,有痛苦也有幸福。在多数俗世人眼里,仿佛凡是出家人,无论是哪个年龄段出家了,总会这样地被问:“遇到什么挫折,受到什么沉痛打击吗,怎么就看破红尘了?”

坊间也有许多文章,总是编撰出每位出家人,都因遭受某种磨难或有过万分痛苦的情感史等,不得已才走上出家之路,遁入佛门与世隔绝。俗间人心里普遍存在着对出家人的同情和挽叹,如果对方听到某位出家人说:“为了追求究境的解脱,愿意一心向佛,终身精修佛法,所以才投身到佛教事业中来的。”听者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去即便是不反问,心下也不相信出家人说的是真话。

学医后到新疆从医

郑维平中学毕业从军了,在部队学医三年,退役后也一直从事医疗工作,在河南他的家乡开诊所。听说新疆医疗条件极差,毅然随着外出大军来到新疆某镇从医,为那里的维吾尔族同胞减轻痛苦,曾经被当地贫民奉为神医,也受到极多当地人的热爱和尊重。

平静的生活总是不能让人满足,开放的社会,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人每天都在编织着发财梦,同样地也影响着平常人郑维平和王芳夫妇。在新疆从医几年后,和维吾尔族人民也亲如一家,在朋友们的建议下,还转来了户口打算落户此地,就在新疆安家。就在他们刚买下房子安定好后,有朋友怂恿,老婆王芳坚持下,他们冒险地把全部家当投资在所谓可以赚大钱的生意上,结果,不懂生意的他们被骗得一无所有,还欠下一大笔债。为了还债,他们只得卖了整个诊所和家里的一切,十几年的心血就这么一瞬间化为乌有。王芳偏偏是个不服输的女性,她独自一人回到河南郑州,伺机寻找商机,坚决要从生意上跌倒再从生意中站起来。开始,她租住在一间低矮的房子里,疯狂地四处寻找生意门路。她先承包下一家商场的柜组稳定下来,从小处慢慢做起,渐渐地,两年的苦熬苦干和省吃减用下来,小生意还真的被她做红火了,但是,再红火的生意,如果没钱投入也难赚大钱,特别是郑州火车站一带要想闯出名堂那真是不容易。

郑维平跟着老婆整天奔忙在商场里,心里一直想着多赚几个钱,他好重整旗鼓再开医疗站。但是商场如战场,一旦攻坚战打响,要想退出或改行,那是很不容易的事,生意上的钱有一千想一万,有十万想百万,啥时才是个够?再说王芳自从走进商业后,压根也不想再回到医疗工作上去了,她怎么也不同意走回头路,于是,两个人的思想就发生了一定分歧。

郑维平怎也说服不了王芳,王芳反而教育他说:“我们的三个孩子眼看就长大了,我们又只是漂泊在城市里的外来人,除了劳力外什么都没有了,孩子们逐渐大了,上学的费用也越来越高,省会城市大医院到处可见,就算是我们再从医,就我们哪点医术很难有人来看病,而开诊所能赚的利润根本就养活不了三个孩子,更何况我们房子都没了。不为别的,就算是为了孩子们,我们也得拼命赚钱呀,你还是安下心来跟着我好好做生意,这样我们全家才有未来,才能在城里买房子站住脚。”

踏上南下出家之路

王芳说的确实在理儿,他不愿赞同却又不知道如何回答和争辩,只得像机器一样又默默地运转在商场里,心里却是一万个不愿意。

争论不过老婆,自己又实在不愿意在尔虞我诈中混日子,苦闷和忧郁整天缠绕在心里,有时还常常觉得活着没意思,一股弃世之情油然而生。夜深人静时,他突然想起自己在少年时,受奶奶影响,偷偷地模仿她打坐,坐一会儿后,还真是让人感觉清静又平和,于是,每当他再心烦意乱不能自拔,选在夜深人静时,他就静静地起床打坐,这一坐,就能找到了心静目明的感受,第二天他觉得走路都轻松多了,再看一切事物也不再那么讨厌,就是被老婆骂了,心情也不再那么灰暗却依然平和着。这样坚持半年后,他认为是抉择的时候了。

在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他静静地、默默地、无目的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双手一直在指引着他,朝着一方向寻去。

两年后,王芳终于得到他的消息,郑维平这个俗人已经从这个世上消失了,在湖北荆门纪山寺院里多了一个僧人,法名为释净心。

释净心走入沙门,一般的俗人自然不能了解他出家的缘由,当他路过郑州回家看孩子时,许多人都去当面责问他,还有没有一丁点儿父亲心和男人的责任心。他静若止水的眼神里没有气愤和争辩,他只是淡淡地说:“世间人总是理解不了出家人,一味的认为出家就是在逃避责任和亲情,或者硬说我们是看破了红尘而为之,其实,这些都不对,我没有逃避,更没有厌世和抛弃,我只是在寻求自己能够获得出世的安乐和奉献大爱的方法。每个出家人不仅是为自己的亲人付出,他们是在为世上更多的众生付出,更要承担起拯救众生的责任。我们学习佛法,是先让自己的内心达到彻底善良、无私和无我的境地,然后再通过佛法去帮助和拯救那些生活在精神苦难和无助的人们,引导众生探索内心的善良世界,而不只是追求外在的行为上的善良,佛陀的宗旨是教导众生永久向善、真心向往和谐。”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