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高僧鉴真大师 -- 【菩提文摘】文:迅飞整理

鉴真大师本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人。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卒于代宗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14岁时落发为僧,进了扬州大云寺,开始了研究佛学生涯。鉴真大师聪慧好学,曾千里迢迢去洛阳、长安等地向名师求学,遍研三藏,18岁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立志舍身,弘扬佛法。20岁随道岸禅师西游二京,究学三藏。21岁在长安实际寺,随弘景律师登坛受具足戒。道岸、弘景皆律宗巨匠,精通“五明”,鉴真大师遂能在佛经义理、戒坛讲律、梵声音乐、庙堂建筑、雕塑绘画、行医采药、书法镂刻等方面多所领悟,时有进益。造诣颇深,终于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高僧。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在26岁时返回扬州,在大明寺专宏戒律。此后数十年,就在江淮一带传经讲学。

天宝元载(742),鉴真大师55岁时,日本学僧荣睿、普照来扬州大明寺祈请“东游兴化”众僧以路遥涉险而默然无应。鉴真大师曰:“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概然应允。自天宝二载起前后五次“东渡”,但是几经官府阻挠,幸而能出海,又因巨浪翻天,导致船沉而无法成行;又或是僧众阻拦,未能成行。直到第五次东渡时双目染疾失明,虽屡遭失败但东渡意志弥坚,誓言:“为传戒律,发愿过海.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天宝十二年,当时鉴真大师已经66岁,日本国“遣唐使团”再次来扬州,力邀大师东渡传律,是年一十月十九日夜,鉴真大师一行24人从龙兴寺出发,乘舟沿长江至苏州黄泗浦转登日本使船,于十一月十六日出江入海,扬帆东去。历时月余,于十二月二十日抵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次年二月进京(奈良),入东大寺安置。孝谦天皇下诏“大德和尚远涉沧波,来投此国,诚副朕意。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并敕授“传灯大法师”位。四月,于卢舍那殿前立戒坛,圣武上皇、孝谦天皇等俱登坛受菩萨戒。为沙弥澄修等440余人授戒,又为旧大僧灵福、道缘、忍基等80余人舍旧戒,请鉴真大师重授具足戒。“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唐乾元二年?日天平宝字三年(759),鉴真大师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唐招提寺,并由东大寺移居于此。经营既久,佛光普照,遂成日本律宗之祖庭,而鉴真大师亦有扶桑律宗太祖之称。

鉴真大师在奈良东大寺大佛殿前筑起第一个戒坛,鉴真大师依次给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女皇,以及四百四十名僧侣受戒,遂成为日本律宗的开山始祖。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鉴真大师创立的律宗总本山寺院唐招提寺落成。公元763年5月6日,鉴真大师双目紧闭,盘腿端坐,以76岁的高龄逝世。鉴真大师在日10年,竭尽全力造福社会,为日本朝野敬仰。他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佛学,还带去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艺术、医药学等,传播了我国的盛唐文化,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除此,鉴真大师还将终身所学,传授门徒。大师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重大而深远,日本人民称鉴真大师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等、充分地表达了日本人民对鉴真大师崇敬、膜拜的感情。广德元年?日天平宝字七年(763),弟子思托、忍基等为鉴真大师膜影立夹漆像,豫高二尺六寸五分,“顶骨秀、颧骨张、鼻梁高、唇紧闭、静含睑、浮微笑”,形仪端穆,栩栩如生。

鉴真大师是中国盛唐时期的一位高僧,他为传播佛学,历尽千辛万苦,东渡扶桑,是中日两国友好的使者、典范。而今,离他东渡成功已1240多年、离他逝世也已1230多年,然他的精神却仍为后人称颂,真乃“慧灯无尽,法云永垂”。

1980年4月,日本唐招提寺第81代和尚森本孝顺长老护送鉴真大师寿像回中国,以纪念这位中日文化交流的伟大使者。4月13日,中国为此发行《鉴真大师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邮票,共3枚。

第一枚图"鉴真大师纪念堂",纪念堂在扬州大明寺内,建成于1973年,堂院占地2540平方米,正殿为仿日本唐招提寺金堂建筑,殿内正中为鉴真大师坐像,这是用故宫珍藏的一段楠木,按奈良唐招提寺的鉴真大师寿像雕塑的。日本的鉴真大师寿像回中国,就安置在此。堂院中间有碑亭,内立横式纪念碑,正面刻郭沫若题的"唐鉴真大师大和尚纪念碑",背刻赵朴初撰写的碑文。

第二图"鉴真大师像",鉴真大师坐像是原跟随他东渡的弟子思托、忍基等人在他生前设计塑造的,用的是中国东晋时创造的夹丝干漆塑造法。坐像高80.1厘米,与真身大小差不多,像完成后没几天鉴真大师便坐化了。这尊坐像,是鉴真大师的寿像,被日本珍为"国宝"。

第三枚图是"鉴真大师东渡船",这是鉴真大师第六次东渡时乘坐的日本木船,因是日本遗唐大使乘坐的船,故名遗唐使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