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缘 -- 【禅意小品】文:林地

请朋友试读新文时,到婚外情一节,她似心有所感,期期艾艾地问:“你对婚外情怎么看?”

沉吟良久,她讲述了自己屡屡被网友所追,摆脱不掉的故事。问我怎么办?

仿佛看到网络另端她那焦灼、秀丽的面孔。

我笑了,故作神秘:“很简单,告诉你一个清除障碍和烦恼的三字真言。”

“快说!”修净土法门的她果然来了劲头。

“真言就是:不---理---他!”

“嘿嘿。”狡黠的微笑,象一株含羞草临屏开放。

“我有时也想如此,但不忍心伤害他。这毕竟也是一段缘分,说不定,还是前世带来的缘分呢!”

明白,碰上普遍的心态了,这是女性的善良、现代西方文化和对佛教见地的模糊所交杂的结果。

“前世带来的缘分,就一定好吗?有时,伤害也不一定是坏事,你可知《楞严经》开头讲的故事?”

朋友博览群书,聪颖异常,一点即明白了。

《楞严经》开篇,是一则缠绵香艳的故事。出家修行的阿难,出身王室,姿容秀美,风姿卓越,很多女性都暗自喜欢他。一日,佛陀和弟子们被国王请去吃饭,讲经。远游归来的阿难见精舍空无一人,便独自托钵,沿户乞食。到摩登伽家时,美丽多情的摩登伽顿生欢喜,苦苦哀求母亲用邪咒把阿难摄得迷迷糊糊,登堂入室,宽衣解带,要成就欢会。正在用餐的佛陀知道阿难有难,一边速派文殊菩萨前往,用楞严咒破了邪咒,一边破天荒地终止了用餐和餐后的例行讲经,回到精舍。阿难清醒了,在佛陀面前痛哭流涕,责备自己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忽略了修行,毫无定力,被情所困。一部千古流传的《楞严经》因此展开。

月光遍洒的斗室里,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我绕室徘徊,沉思良久。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良缘”,该怎么做?是如一些佛弟子所讲,要保持联系,随缘度化?还是不顾一切,毅然截断?一向慈悲的佛陀在这里展示了他的大智大勇,毫不犹豫地为阿难选择了后者。显然,正如不少现代人所言,佛陀是做了恶人了。

《楞严经》中,佛陀告诉阿难,修行,是为了出离尘劳和轮回,纵然他和摩登伽曾是500世的恩爱夫妻,一见钟情,但如果不截断这段缘分,你贪我心,我怜汝色,虽千百劫,也永远在相互纠缠中,不可能修行成功。

在佛陀眼里,人间的欢会,转瞬而逝,等如空花,留下的苦多于乐,只有真正的解脱大道,才是眼光远大的智者所应选择的。

对于阿难和摩登伽女来讲,敢当恶人,这正是佛陀真正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