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扬寰宇,竹林渡众生--看“佛教与现代社会”精英论坛 -- 特约记者:邹璐

创立于1989年位于西部武吉巴督第五道的竹林寺,是本地知名的观音菩萨道场,在这个重要地标上,12米高的露天滴水观音铜像,法相庄严,金碧辉煌,每个经过的人都不禁要驻足仰望,心有所感,念念有词。

今年,为了让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圣诞的庆典更加隆重并富有意义,竹林寺这次邀请海内外多位专家学者,以《佛教与现代社会》为题,举办两天共八场的精品论坛,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以及社会公众人士到场聆听。

讲座的缘起

《佛法与现代社会》精英论坛的重要推手是本地知名学者杨松年教授,杨教授早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中文系,并在香港获得文学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暨汉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兼副主任。

由于杨教授与海内外学者有多年广泛交往,他观察到,虽然他所认识的海内外学者多数在文学理论历史研究等领域,但其中也有一些学者在有关宗教课题研究方面,尤其是佛教研究方面有相当深入的见解和成就。学者的重要作用在于提供研究和思考,同时也可以和皈依出家的法师的有关研究及修行感悟相结合,有助于普通信众及公众更加深入全面认识佛教及其教义,佛理等。

正如他在竹林寺庆祝开山二十周年志庆的题字所书“佛法扬寰宇,竹林渡众生”,杨教授认为,广泛邀请各地有建树的研究学者专家通过论坛平台,交流思想,弘扬佛法,可以惠及广大民众。于是,在他的推动下,竹林寺邀请了包括台湾玄奘大学宗教学系教授兼主任,文理学院院长昭慧法师,以及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系于君方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杂志社社长黄夏年教授,美国欧亚大学校长龚鹏程教授,台湾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助理教授刘国威,中国上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刘宇光,马来西亚孝恩文化基金会执行长王琛发教授,台湾玄奘大学宗教学系教授黄运喜等共八位,以“佛法与现代社会”为题公开发表演讲。

昭慧法师:

台湾佛教社会运动

——以反赌运动为例

2009年9月26日,台湾澎湖县政府举办台湾史上首次“开赌与否”的公民投票(简称“博弈公投”),这场地方公投事关重大,将决定国际赌业财团能否进入台湾?台湾整体社会会否因此大为改观?

昭慧法师的演讲就以此“博弈公投”事件为例,重点分析“最终与澎湖民众联手,封杀博弈条款出局”的成功原因。昭慧法师首先介绍“博弈公投”当时的社会背景,也简述了台湾社会曾经发生过的“赌马之争”,“彩券之争”,“赌场之争”等约16年的反赌运动史。最后总结认为,尽管此次“产、官、学、媒,联手促赌”;但是,各宗教领袖与热心教友是反赌群众运动的重要推手,结合全国性及地方性各种非政府组织,并邀请国际反赌人士予以臂助,尤其强调“是否开赌”是公共议题,使得民众超越台湾社会所共知的蓝、绿阵营政治立场之考量,纯粹以社会关注为出发点立足点,最终取得反赌胜利,充分见证“邪不胜正”颠扑不破的道理,称得上是“人间佛教引领时代思潮,侧入公共事务”的成功范例。

于君方教授

中国佛教与观音信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宗教学系于君方教授被称为“观音研究专家”。而竹林寺又是观音菩萨道场,由于教授在此开讲观音信仰是再恰当不过。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后来渐渐与中国传统社会沿袭的儒教,道教联合,形成汉传佛教,佛教汉化或者认为“本土化”佛教。

于教授在过去十几年时间里研究观音信仰,并认为这正好是佛教成功汉化的个案,观音这一名字最早出现于“成具光明定意经”原属般若经。起初观音是陪侍佛的30位菩萨之一,于教授从有关观音信仰的佛经资料,观音形象,究竟是生殖女神的白衣观音,还是送子观音的区别原由,最后总结到观音信仰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盛行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

观音在佛教经典中占重要地位,人们通过佛教经典,以及观音造像,灵验故事等不同方式认识,了解,传播观音及观音信仰,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两千年来中国人的丰富想象力,伟大创造力,不断塑造和完善了观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