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访吴若权谈圣严法师的人生108堂课 -- 谨以此篇采访文章,纪念圆寂一周年尊敬的圣严法师 特约记者:欧阳启仁

圣严法师是一位杰出的宗教师,吴若权则是一位知名的多产作家,在两个在不同领域里,他们共同释放出无可限量的光芒。

去年,新加坡书展主办单位邀请吴若权居士,同时还为他开了一个讲座,借此机缘他接受《佛友资讯》的访问。书展里他也代表台湾出版社介绍一些新书,其中一本包括了他与圣严法师的访谈实录,以佛法开示作为指引,记录充满禅意的谈话。

台湾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和台湾畅销书排行榜作家吴若权居士,两人在一次因缘具足的相遇下,心灵交会之际,道出彼此从小到大一路走来经历过的事情,无论好坏的际遇,谈话内容纪录在《甘露与凈瓶的对话》书中,里面没有深奥的佛理。由师父开示、若权居士作笔录,分七讲共108堂课,代表人生108种不同的烦恼,写出文学载体的章节。各堂课都可根据读者个别所遇相关的问题,穿插阅读中去寻找切身的解决方法,不必从头到尾依次顺序看下去,这样更亲切而有效益。

若权居士在他的部落格里回忆200923日,当录完电台广播节目返家途中,打开手机简讯获知圣严法师圆寂的消息,当场放声大哭,有种依依不舍的痛苦感觉。

200810月接到师父的最后一次电话,关心着他的生活;师父深怕经济不景影响到他的生计。这是因为出版《甘露与净瓶的对话》一书,在正式发行之前,就预先捐出一笔版权税,协助筹办法鼓大学。他很感恩师父在出书一年以来还惦记着如果书卖不好,会影响收入,生活也成困难。

在采访中,他道出与圣严法师的一段因缘,他说:“因为经常参与法鼓山的活动,又跟圣严师父有多次座谈会的机缘,觉得师父的思想是很有哲理,可以影响现代人。问及出书的经过时,他说有一天在聊天中,出版社经理说我的计划很好,以纪录师父对众生开示的佛学思想写成书。当时师父身体比较虚弱,可他很高兴,本来是一个礼拜约见一次,他希望一个礼拜两次,所以每个礼拜就见面两次,从下午两点到六、七点,大概进行了半年。”

“这本书是我跟圣严法师对谈的一个记录,非常荣幸地能够将师父对于人生很多的看法记录在书里。这对我的影响非常大,里面108堂课讲的都是教导我们如何在这世上活得快乐,直到有一天离开这世界应该做好的准备工作。”

快完成这本书时,圣严法师亲自写一张比人还高的书法送给若权,上面写着:“净瓶常注甘露水”七个大字,铿锵有力。当拿到师父的墨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我觉得师父很爱每一个人,当知道他身体虚弱还是要用力去写好它,因为字画尺寸蛮大的。师父对人非常好,是个严守戒律的出家人,要做的事会尽一切努力把它做好。有一天跟师父聊到皈依时,师父突然问我要不要皈依?我说好!到现在也有三年多了。”

您会把佛法用在写作上吗?“会的,当然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都与佛法有关,包括亲子、男女关系等。其实,佛法即是我们的人情义理,就是要宽恕、要多为别人设想,愿意把拥有的付出给别人、成全别人。能够去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但是要帮助在他需要的地方,因为你很热情去帮助时,可能他并不需要而没有真正帮到他。”

笔者要求若权居士谈一谈佛法对于亲情的看法时,他说:“法鼓山是观音道场,我们都是正信的佛教徒,觉得可以不用局限于孝心这方面,其实你愿意对别人好乃至父母,这种关怀就是孝道。再来,不必把‘孝’字看成那么沉重,本来就应该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好,顺其自然和具有本身的谦顺感恩的心就行。因为对象是父母,一切是父母所给予的,更理所当然要行孝,不必去刻意宣导和教化。我们这一生是父母给予的,要了解自己给自己更完整,就应该把对父母的关系处理得很好。亲子关系也是人际关系的一部分,亲子之间难免也有不愉快的事情,一般家庭都会有的,或许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吧。”

圣严法师在书中最后一课里的开示:“菩萨不怕苦,一次一次地重返人间,向众生学习。”而若权居士也在这一课写下最后一段的两句——真正有心的人,总会乘愿再来。

是的,虔诚地祈望圣严法师如书中所说的:菩萨尽早乘愿再来普度众生!

吴若权小档案

吴若权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企管系,现任多家企业营销顾问,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版了81本不同性质的书,可谓是位多产的作家。他一贯主张将企管及营销原理应用于人生哲学,创作类型广及两性议题、生活励志、爱情小说与企管营销,理性与感性的并存、纪律与创意的相容、兴趣与专业的多元,使他优游于宽阔的写作领域,表现广获肯定。他总能透过细腻的观察和敏锐的语言,提醒你体会人性的机微、超越情感的迷障,并以温暖的语调提供积极的建议,鼓励每个人勇敢追求梦想、确实掌握幸福,以实现美好自我。

吴若权《权心权意》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eric128/eric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