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真实的童话世界不丹 -- 文/摄影:惟珍

在喜玛拉雅山脉,有一个面积和瑞士差不多,人口却只有七十万左右的国度,叫做“不丹”。这个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被誉为人间乐土,去年更因梁朝伟与刘嘉玲在此举行婚礼,曝光率倍增。然而让许多人忽略的是,这一年对不丹来说,是极具意义的。2008年是不丹王国欢庆建国百年纪念,举行第五任国王的登基大典,并宣布正式转型为君主立宪的民主国家。民主,由上而下,是国王送给不丹子民的礼物。

喜事频频的这一年,我和两名友人踏上了这片雷龙之地。

我们八天的行程,有赖不丹唯一一条由西向东贯通全国的主干公路,沿途参访宗、寺庙、佛塔、古迹等等。这浓得化不开的宗教氛围,皆是因为不丹人民的生活和宗教是融为一体的。不丹的国教就是藏传佛教(噶举派),这一点从不丹人的名字就可验证。不丹人没有姓氏,名字是家中信仰的上师取的。因此,逢人只会问:你的名字是谁取的?那就显示了你的家族信仰来自哪一座寺院。

我们的旅游专车从首都廷布(Thimpu)出发后,一眼就可望被茂密的绿色所覆盖的山脉,深深的峡谷,以及谷地里淙淙流过的小河。一座座传统的藏式木屋零零落落地散布在山上,每一座都大同小异,藏式佛塔时隐时现,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里,美不胜收。

在众多景点当中,最具地方色彩的就属“宗”(Dzong)了。宗的外观犹如一座城堡,是由西藏传承而来,代表政教合一的传统,体现了宗教在这个国家举足轻重的地位。“宗”是宗教、军事、行政及社会中心,也是举办宗教节庆的地点。这类建筑被高大的外墙围绕,里头有庭院、寺院、行政办公室以及僧伽的住宿。建立宗的地点,通常是在山顶或地势较为险峻的地方,具备战略优势及防御作用。

我们在不丹境内参观了八个宗,其中让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普那卡宗(Punakha Dzong)了。建于十七世纪的普那卡宗靠山面河,处于两条河的交汇处,河流环绕宗的三面。以石头及砖块砌成向内倾斜的厚实白墙,墙内红色的屋顶层层叠叠,宏伟壮观。普那卡宗也是不丹第一任国王加冕的地方,在不丹有着崇高的地位。

通过一座藏式风味的木桥,我们来到宗内,与其他宗寺一样,大殿不允许拍照,殿内主要供奉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莲花生大士以及夏琼仁波切 (Shabdrung Ngawang Namgyal)。夏琼仁波切对不丹人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及崇高的地位,公元16世纪,不丹经历了许多战争之后,全国实现了统一,夏琼仁波切成为最高宗教和政治领袖。大殿内供奉的宏伟佛像、精致的壁画以及藏传佛教各种吉祥的图案,这些让人赞叹的佛教艺术,尽入眼帘。殿内庄严肃穆,恭敬心油然升起,我自备的蜡烛这时派上用场。在此点灯供佛,让人倍添欢喜。

抵达普那卡,就一定要去拜访“济公庙”(Chimi Lhakhang)。这座庙供奉的是喇嘛竹巴昆烈(Lama Drukpa Kunley),他舍下藏传佛教的清规戒律,四处流浪、喝酒、吃肉、纵欲,无拘无束。但他具有神通,能调伏邪魔,为民除害,仿佛就是济公的不丹版。据说不孕的妇女来这里求子,特别灵验。一路上,还能陆陆续续看到抱着宝宝前来还愿的信徒,向我们迎面走来,有的还向我们展露亲切的笑颜。

其实除了这些传奇的故事,我和友人更享受的是徒步前往寺庙的过程,走过田野乡间,脚踏羊肠小径,微风习习,这纯朴的风貌打开了我们的心扉。途中,我们愉快地绕着小佛塔转经轮,远眺一望无尽的田园山脉,稀疏人家,按了不少快门。来到寺院,看到草地上一杆杆白色的经幡迎风飘扬,老人家席地而坐,闲话家常,就是如此的写意、自在。

此外,不丹还有一个奇景,就是在巴洛的虎跳寺(Tiger Nest)。寺院栖息在三千英尺高的花岗岩峭壁,能俯瞰北部巴洛河谷。这个地方特别受尊崇,是因为与莲花生大士的一段因缘。莲花生大士曾三次到访不丹,据说在747年第三度来访时,莲师骑着发出火焰的老虎,飞到此寺,调伏邪魔,为不丹人带来了安定与祥和。

不丹乃高原地带,我们又是往上攀升,走几步路,我就喘着大气,走走停停,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来到连接寺院的峭壁楼梯。踏在没有扶手的梯间,畏高的我口诵六字大明咒,好不容易才攀上寺院。寺院宁静祥和的气氛,让我暂时忘却了自己身在悬崖,走进佛堂里,细细观赏了墙上各种不同造型的金刚本尊壁画,盘坐一会,深感不虚此行。

回想离开不丹之前,走在首都廷布的街道上,到处可见身穿传统服装的不丹男女,有些还能用流利英语和我们沟通;一栋栋传统的藏式木屋,墙壁上的各种藏传吉祥图案;没有交通灯的街道,却有外国进口轿车在行驶,我们仿佛置身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这个地方让我们跨越时空,见证了宗教信仰与生活的结合;由上至下实现民主,以实现人民幸福作为执政方针的良政,这个仿佛脱离现实,却又真实存在的国度,是多么的奇妙,却又让人雀跃。

一个真实的童话,摆在我们眼前。这就是不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