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悼念一代宗师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 -- 【如来如去】

“台湾法鼓山圣严法师于2月3日下午4 时许,在台中法鼓山圆寂,享寿79岁;圣严法师出生于农家,一生为弘扬佛法不遗余力,并创建法鼓山,希望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圣严法师往生前立下遗嘱,往生后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立碑、不竖像,植葬等。”

圣严法师1930年诞生于江苏南通,俗家姓张;1943年在南通广教寺出家;1949年从军入伍,由上海搭船赴台,1959年结束10年军旅生涯,于东初老人座下再度出家;1961年,于高雄美浓朝元寺禁足,闭关潜修6年;1969年3月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立正大学硕士班,两年之后,以《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论文,取得硕士学位。继而二度赴日,又继续了四年苦读生涯,以《明末中国佛教之研究》论文,于1975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在北投“中华佛教文化馆”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1989年,创建法鼓山,以“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为理念。1998年,圣严法师获《天下杂志》遴选为400年来对台湾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士之一。2006年,将法鼓山方丈职位交付果东法师。

13岁出家成小沙弥

1943年,当时还不满足13岁,自愿随邻居到江苏省南通南郊狼山的广教寺出家。成为小沙弥常进,除了早晚课诵、撞钟击鼓、还得清洁环境、打扫庭院、整理厨厕,乃至于种菜烧饭、为老僧们洗衣服、倒夜壶……。即使又忙又累,但自觉对观世音菩萨特别有感应的他,听从师父的话,持续着每天五百拜,边拜边做观想:观世音大士手执杨枝,以甘灵清凉净水,洒在他的头上。

果真观世音菩萨回应了他的祈请,几个月不到,才只有小学四年级程度的他,竟就把一本厚厚的《禅门日诵》背熟了,听师父讲《华严经.净行品》中的“毗尼日用”诸谒,居然也听得懂,这使他惊喜不已,同时发现了佛法微妙,可以度化世人,而不只是诵给亡灵做超度之用。

年少开悟 立志说法

“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这么少,误解的人却这么多。”年少的他,不禁在心里感慨,同时,发下了愿心:希望尽己所能读懂、读通佛经,来日讲经说法度人。日后,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阻难,这个愿心从未稍减。

圣严法师提出“心灵环保”观念,推动“提升人的质量,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并提出“四种环保”、“心五四运动”、“心六伦”观念等。

弘扬人生佛学

虽然命运中历经磨难、坎坷,不见得就能塑造伟大与成功的人格,真正的关键,还在于是否拥有跨越磨难、坎坷的毅力与智能。因为出身于贫困,圣严法师深悉穷人的苦;走过烽火战争,亲睹水患天灾、尸横遍野的人间惨状,他更能体验到生命的可贵,与和平的重要。这也使得圣严法师所传授的教示里,“人生化的佛法,人性化的佛学,人间化的佛教”此一明确的大方向永远不变。

圣严法师著述丰富,对国内外影响很大,弟子众多,不论是政治人物还是明星都有,例如李连杰及林青霞都是。

去年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圣严法师领导下的法鼓山立即组织为灾区募捐、捐物、派遣医疗队,圣严法师并提出救灾分三阶段:救命、安身和安心。

圣严法师近年来疾病缠身,健康状况一直不甚理想,于2月3日下午4点04分不幸病逝,享寿80岁。

法鼓山3日晚间公布圣严法师遗言,身后不发讣闻、不传供、不筑墓、不立碑、不竖像,灵堂只挂一幅书家写的挽额“寂灭为乐”;遗言最后强调“无事忙中老,空里有哭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