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演培法师 敬悼印顺导师
-- 翁茂发
2003年 ,笔者参观北京大学图书馆,惊见演培著作之《谛观全集》出现在哲学类。这套长1米的佛教巨作非常抢眼!演培(1917-1996)的著作是在他的老师印顺(1906-2005)劝导下出版问世。
日本学者中村元(1912-1999)说:“大陆失陷后流亡到香港,之后再来台湾的佛教界人士,这些人士对台湾的佛教有很大的贡献,其对佛教的复兴,偏重在佛教之思想与学问方面的工作。这些人士为太虚(1890-1947)门下的优秀弟子印顺,印顺门下之演培。”(《中国佛教发展史》1064页)
他们的共同使命都是“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 (《成佛之道》)。印顺提倡对治时弊的“人间佛教”,理念的来源是《增一阿含经。等见品》“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理念的另一来源是龙树(约2至3世纪)著《中论。四谛品》“众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首先,印顺的空观排除“常见”(永恒实在论),肯定缘起说。
其次,印顺的假观排除“断见”(质料不灭论),肯定佛教是宗教。
第三,印顺的中观表现在他办福慧道场,就是福严精舍(1953建),今称福严佛学院,另一道场是慧日讲堂(1960建)。福慧道场作为“人间佛教”内修外弘的基地,培训有“菩提心、大悲心和空性见”的僧才,其中一位就是演培,他出任福严佛学院首任院长(1969-1971)。
台湾历史学者蓝吉富教授说:“印顺的学生中,以演培最为用功。”(《佛教史科学》159页)
首先,演培的空性见表现在《谛观全集》,蓝吉富说:“其中,〈佛教的缘起话〉,〈维摩诘所说经讲记〉、〈解深密经语体释〉及〈成唯识论讲说〉等书,都是以浅显文字疏解经论义理的著述,对于初入大乘义海的研习者,也颇有助益。”(同上)
其次,演培的大悲心表现在他于1918年成立新加坡佛教福利协会,旗下有观明综合医院等多家福利子机构。
其三,演培的菩提心表现在他主持灵峰般若讲堂(1969-1979),前新加坡女子佛学院(1962-1979),福慧讲堂(1986-1996),他风雨不改地讲经说法,聚众共修,不以高僧自居,他说:“人在众生中最尊最贵,因成贤成圣成佛作祖皆由人而成,故应宝贵此人身…”(见《演培手札》)。
1981年,演培正式成为新加坡公民。1986年和1992年二度获颁国家级社会服务奖。他在“南洋”落实了印顺“人间佛教”的理念。
印顺、演培师徒的成就得来不易,他们却分别谦称“平凡”和“凡愚僧”,各著《平凡的一生》和《一个凡愚僧的自白》,突显出“法行人”— 思辨型佛教徒的行为特征。
(作者补充 :除了积极以文字和社区服务弘扬佛法,演培法师也曾是新加坡女子佛学院导师和新加坡教育部中学佛教课程的师资培训导师。今年农历九月三十日(药师佛诞)为演培法师圆寂十一周年,特此追思。)
(作者拥有北大佛教专业文凭,为泰南多所大学客座讲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