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菩萨行-与阿萨维哈创办人克兰蒂发现奉献的真义 -- 瑞兴

“ 阿迪瓦西人的生活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被

许多的信息充斥,包括对物质文明的渴求和

暴力,其影响之大是无法想象的。我想我在

阿萨维哈所做的,是试图保留阿迪瓦西人

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价值观。”

德国人克兰蒂 (Kelandi) 每年不遗余力地到新加坡与朋友分享关于她在印度扎坎 (Jharkandh, India) 所创办的阿萨维哈 (Asha Viha) 社区,去年的行程尤其紧凑,日复一日地在公众场合演讲,问她累不累?

克兰蒂很坚定地说:“在我的生命中,没有累这个字。”

克兰蒂绝不被生命的转角累倒,从她为阿萨维哈社区奉献的精神足可见证。

1990年,在厦门修读完中医课程之后,31岁的克兰蒂独自一人来到印度从事社区工作,在断断续续地接触当地社区之后,扎坎的阿迪瓦西 (Adi Vasi) 人以他们纯真善良的天性感动了她,使她毅然决定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这个社区。

不忍阿迪瓦西人优良传统消失,发心创社区

“在我所接触的阿迪瓦西病人当中,他们身体虽然患病,精神和心地可好着呢!尽管天性知足常乐,心无贪求,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城市里找工作,再把现代社会的产物,如电视机般的玩意儿带回来,他们的生活根本上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并不反对人类与时并进,就象我当年也是跟着电视机一起长大,从黑白电视机和仅有的两个电视波道,到今天的彩色电视机和多重节目选择。可是阿迪瓦西人的生活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被许多的信息充斥,包括对物质文明的渴求和暴力,其影响之大是无法想象的。我想我在阿萨维哈所做的,是试图保留阿迪瓦西人千百年来的优良传统价值观。”

以医疗教育,作为布施

于是,克兰蒂于1995年在扎坎这个地方买了一块30英亩的地皮,建立医疗、教育和福利等的社区设施。经过10余年的奋斗,社区已发展成今日的规模:聘请了80位当地医疗人员和助手,以传统中医、西医、传统印度医学阿育瓦迪 (Ayurveda) 、自然疗法 (Homeopathy) 和阿迪瓦西人的传统草药,医治每天来求诊的病人。阿萨维哈每天平均有150名病人和30名留医病人来求医;社区里也收留了26名孤儿;并传授如中医和阿育瓦迪医学的传统辅助疗法。

“在我们所接见的病人当中,有些是天生残缺的,所以我每年都会安排来自德国的义务医疗队伍定期到社区的医院为这群病人进行矫形手术,目前共有470名病人在手术后能够独立生活。另外还有80名儿童在兔唇整型手术中受惠。”

以不弃不舍,克服恶劣环境

扎坎位于印度中部,常年有八个月的干旱季节。生活在酷热、尘土和缺水的境况中,对克兰蒂不是牺牲,而是一种祝福。

“我曾经有一位德国的义工,在社区工作了几个月,因水土不服而常生病,结果放弃了义务工作。所以,能够适应这里的气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种天赐的祝福。”

这样的恶劣环境,也为阿萨维哈社区的运作造成了极大的挑战。

“社区里有发电机,为了充分利用电源,我们只在晚上7点到11点间发动机器,所以大家趁这段时间学电脑,做矫形修正器,一点都不放松。而在日间,我们只在动手术的时候才开启发电机。另外,在创办社区的初期,我们也面对水源短缺的难题,所以就在社区中建立了水井和水坝的设备。”

当然,在建立社区的时候,克兰蒂面对的还不只这些自然环境的挑战。

“德国大使馆得知了有关社区的消息,想捐一辆吉普车,以缓解我们运输的困难。可是,当地政府基于扎坎的内部动乱而没有批准。但是冥冥中象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鼓励我不要放弃,结果在第二次的申请后,终于获得批准。”

好人自然有好报。接下来,克兰蒂说的这则遭遇更让人啧啧称奇了。

“在开始一砖一瓦地搞建筑后的约莫三、四个月间,我们被隔邻一个专事抢劫的村落村民打劫了,还把我们关在临时茅屋里,幸好有善良的阿迪瓦西人解救。可是第二天我们就要发薪水给建筑工人了.....”

以悲悯感恩,转化一切逆境

虽遭受这样晴天劈历的打击,克兰蒂还是坦然面对,胸怀一份悲悯之心:“毕竟那个村落的人是以抢劫为业,他们不是冲着我来,所以为什么要气馁而放弃社区工作呢?”

就是克兰蒂这股不弃不舍的蛮劲,感动了整个社区的工作队伍和附近村民。目前,阿萨维哈总共医疗了8万名村民,是周围村落总人口的40%,更有人不辞劳苦地从加尔各达 (Kolkata) 和帕纳 (Patna) 远道而来,到社区求医。同时,社区也成功地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学生到社区学习传统医学。

克兰蒂今年已经47岁了,而且今年刚生下她的第一个小宝宝,年龄和家庭从不曾阻碍她在阿萨维哈的事业。

以社会工作,为终身事业

“我毕生将会从事阿萨维哈的工作,直到我身体真的不行了,我才会停止。不过,话说回来,我今年因高龄怀孕而终年住在德国。在阿萨维哈,我们有非常尽业乐业的员工管理运作,同时把矫形手术打理得非常专业。所以,看到他们能够自行打理这里的运作,让我深信阿萨维哈工作的光明前景。”

虽说暂时放下阿萨维哈的工作,在德国待产的克兰蒂还是很挂念社区里的小孩,同时马不停蹄地为社区的筹款而四处奔走:“毕竟阿萨维哈的筹款来源都是来自德国和新加坡,我不能说放就放。”

的确,善行不能说放就放。如果生命可以重来,克兰蒂会选择怎样的生活?

克兰蒂想都没想:“我还是会继续阿萨维哈的工作。”

这就是无私,这就是奉献。

更多关于阿萨维哈 (Asha Viha) 社区的讯息,请查询 http://www.johar.de/

预告:

克兰蒂新加坡分享会

9月5日(六)7:15pm南华内科针灸药房(英语讲解,华语翻译)

(地址:440 Race Course Rd, 靠近花拉公园和文庆地铁站)

9 Sep (Sun) 2pm Cheng Beng Buddhist Society

10 Sep (Mon) 7:30pm Kampung Senang Holistic Lifestyle Centre (Aljun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