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古风再现的禅修道场 -- 圆会

美丽的山城“康提Kandy”是斯里兰卡Sri Lanka三个著名的佛教古都之一,拥有完整浩瀚的佛教遗迹。

这里有闻名遐迩的佛牙寺,还有许多保留传统色彩的禅修道场,让人有一种重新回到佛陀时代的感觉。

德瓦那佩迪斯止观禅修中心

Devanapati Samatha 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re

地址:Pallekelle, Kundasale, Kandy, Sri Lanka

六月的艳阳天虽然暑气逼人,我们一行九人却怀着感恩平静的心,从新加坡来到佛教国家斯里兰卡Sri Lanka。在短短的九天朝圣之旅中,我们参加了已故寻灭老法师Ven. Amatha Gavesi的四周年纪念法会,也参观了著名的佛教遗迹金三角,缅怀着两千多年前佛教修行人走过的道路。

世外桃源

走进古都康提郊外的“德瓦那佩迪斯止观禅修中心 Devanapati Samatha 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re ”,你似乎是在一刹那间从一个繁华的都会,进入一个恬静怡人的净土。

这里空气凉快清新,气氛稳重安祥,像是世外桃源。

在碧绿的园林中,身穿橘黄衲衣的出家人或在菩提树下禅修;或在小径间缓步经行,无不散发着平静和悦的气质和庄严的威仪。

德瓦那佩迪斯止观禅修中心

之所以特别来到这个禅修中心,是因为它与新加坡的许多佛教徒有一段深远的因缘。

早在1991年,中心创办人 Venerable Amatha Gavesi (寻灭法师) 便多次应邀来到新加坡教导止观禅修,十多年来从未间断。他诞生于1918年,2003年以85岁的高龄圆寂。

所以,当我们经历了3个小时的飞机行程和4个小时的巴士路程,风尘仆仆的来到这里时,心情是沉重哀伤的。

时过境迁添伤感

一生孜孜不倦的弘法利生、指导禅修的寻灭老法师已经不在了。眼前看到的是一座舍利塔,里面安葬着老人家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舍利。

伏在舍利塔前,心里在哭泣。悲痛他的长辞,更伤心自己翻滚红尘、荒废道业一事无成,愧以相对。

步入老法师生前住过的小寮房。睹物思人,时过境迁的沧桑感,一刹间涌上心头。这里除了供奉他老人家的舍利,还有留着一张旧床和一个小书橱。房间陈旧简陋,面积大约8x10英尺,只能站立几个人,可以想象老法师生前的生活是多么的清淡俭朴。

老法师圆寂四周年法会供僧80

为了参加纪念老法师圆寂四周年,禅修中心通宵诵经,并主办供僧法会,广邀全国各地将近80位僧人和尼众前来受供。参加法会的还有国内外的佛教徒,我们也在这里同其他的新加坡人和马来西亚人会合。

周年活动的另一个重点项目是安置比丘尼桑加米达Arahat Sanghamitta的塑像,以纪念她对斯里兰卡佛教发展所做的贡献。桑加米达是印度阿育王的女儿。据说佛教最先在公元前三世纪由印度阿育王的儿子Thera Mahinda比丘传入斯里兰卡,并吸引了不少男子出家成为比丘。后来由于不少妇女也表示愿意出家,于是阿育王又派女儿桑加米达比丘尼来到斯里兰卡度化女众,她也把佛陀证悟处的菩提树的一棵幼苗,带来斯里兰卡。

两千多年来,佛教在斯里兰卡历久不衰。这个国家所保存的佛教历史、文化、艺术和遗迹非常丰富宏大,是很多人无法想象得到的。

古风再现的禅修道场

第一次参访“德瓦那佩迪斯止观禅修中心”的一位同行佛友说,这里很像是佛陀时代的古风再现,有说不出的亲切详和。我也有同感。

禅修中心里,一座座禅修小寮房kuti依山而建,与花木园林相映成趣。每个小寮房住着一个或两个修行人。

现在这里是将近30位比丘尼和正学女修持的道场。她们虽然饮食简单、住宿简陋,但是修行人已经把物欲置身度外,而沐浴在平和、喜悦自在之中。

他们的修持包括止观禅修、诵经、托钵、学习佛法和巴利文等。

此外,中心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地为国内外的在家人主办两个星期的止观禅修班,指导他们过八正道的生活。每次收生人数介于30至35人之间。

痛苦是生命的实相

尽管老法师Ven.Amatha Gavesi已经圆寂了,禅修中心的教学也不离他老人家的教导,早晚必定播放老人家生前的诵经卡带。

禅修中心的佛法修持与教学以三学戒定慧为总纲领,内容含盖四圣谛、十二因缘、37道品等。

老法师生前的开示,从未离开佛陀的教诲。他说,四圣谛的苦谛,让我们知道痛苦是生命的实相。然而通过深入的观察,我们将能体会万法的无常和空性,从而步上解脱之道。

结语

老法师的语录,是否给您带来启示呢?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从祖师大德的教诲中,勤修苦练,让沉睡无数劫的迷惘之心,觉醒过来吧!

寻灭老法师的开示语录

寻灭老法师已经圆寂,但是他的教诲值得我们铭记。老法师说:“佛法让你发觉自己,生死苦的真实相。你不须向外神明祈求,也不必通过祀拜供养来消除苦难!”

“佛陀所教的四念处法能让我们离苦解脱。这不是非常困难达到的事,所要求的是,正确的修持,对所修习的法有信心,对三宝有信心。这些信念能帮助你排除障碍!”

“根本就没有一个所谓的‘我’或‘众生’存在。生命体所表现的只是六根的缘起活动。我们从早到晚都在六根门上不停地攀缘外境。所缘的境产生识后,是乐受就会贪求;苦受就嗔厌它,我们所反应的贪求或嗔厌,进一步引生贪爱。”

“众生造作而感果、轮回转世,是由于贪求而生起贪爱所推使。这苦果不是外来的,完全是自己找来了”

(以上节录自佛友资讯网站http://www.4ui.com/cart/172cart5.htm)

作者按:读者可以从以下的网站找到有关老法师的资料和禅修道场的资讯:

http://charlesperera.150m.com/page8.htm

http://www.geocities.com/venamathagavesi/

http://www.basicbuddhism.org/index.cfm?GPID=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