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钵乞食和吃钵饭在新加坡哪里进行?
--
为了让公众了解什么是“托钵乞食”,巴礼莱佛寺的比丘不定期会在勿洛组屋区托钵乞食。如果有人要把金钱放进钵内,与比丘随行的义工 (如有) 会向捐钱者解释:一、钵是用来装食物,而非金钱,二、南传出家众过午不食,所以用餐时间介于日出(6:45)和中午之间,12时以后不会再出来托钵乞食。
以下是比丘固定托钵的时间和地点:
◆ 每隔一天的上午8:15-8:30在旧机场路大牌13和21之间的熟食中心;
◆ 每周五上午8:30-9:00在勿洛北三街大牌511熟食中心;
◆ 每年一月一日或每逢佛教节庆典,新加坡缅甸玉佛寺、Watananda Metyarama泰国佛寺和巴礼莱佛寺的常住比丘会在寺内托钵乞食。
为了让公众了解“吃钵饭”的意义,一些佛寺道场每月进行集体供僧。供僧方式源自南传佛教传统,由善信轮流夹菜到比丘钵中,比丘从钵中吃饭。地点时间如下:
◆ 巴礼莱佛寺每周日上午11时;
◆ 菩提协会每月第二个周日上午11时;
◆ 大众学佛研究会每月第四个周日上午11时。
What Food-Collecting Monks Accept in their Alms Bowls?
cooked food ripen fruits bread biscuits beverages
托钵乞食僧托钵时钵内能接受什么?
熟食 熟的水果 面包 饼干 饮料
佛家乞食与乞丐有何不同?
出家人除了讨一口饭食来填饱肚子,也同时在为众生“种福田”。
“种福田”,如农夫播种而获得福慧果实,象征着成长与收获。出家人按时乞食,主动将播种福慧的机会送到在家人面前,使在家人不必去寺庙布施,就是在布施行善,就是在种福田;众生供养出家人饭食,也是在布施行善,也是在种福田。所以,出家人乞食也叫“化缘”,就是在教化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