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卫塞
-- 文: 唯读
卫塞节,虽已远去,
但它的脚步曾在各个地区留下足迹,
更在不少人的心中留下甜美的
回忆和深刻的感动....
庄严卫塞感动天主教徒
志愿佛教徒协会于5月26日在新加坡佛教总会礼堂庆祝佛历2551年卫塞节。当晚出席的信徒有上百人。庆祝活动首先迎接释迦牟尼佛舍利子以便在现场供奉。迎接的过程有如恭迎释迦如来莅临,信徒们都以严肃,恭敬和欢喜心,很有秩序的恭迎和瞻礼佛陀舍利。这些舍利子来自斯里兰卡一座2500多年的古佛塔,是一位高僧赠送给协会的。当晚的其他活动还有诵经、传灯、浴佛、法师加持信众,和以大悲水与众结缘消灾。
人群当中有一位高头大马的外籍人士,在信众的引导下,跟着大家下跪虔诵88佛、传灯、排队浴佛。原来这位仁兄名为马可托提,41岁,祖籍意大利、德国,在乌节路的美丽殿酒店担任经理。他是应志愿佛教徒协会的信徒,兼该酒店同事之邀,前来出席卫塞庆祝会。长期旅居亚洲如香港、台湾和南非、中东等国家的他,当天生平第一次接触卫塞庆祝。他对记者坦诚,虽然他不懂中文,但他完全可以体会佛经,因为体会不是来自文字。浴佛对他而言,洗去外在的污染,也反应在内心里。手腕上法师帮他绑的黄线,他还舍不得解开,因为他对它有归属感,而且他感觉黄线和手腕上的表是一样重的。身为天主教徒的他,就是喜欢佛教的单纯,那种来自与佛陀直接感应的感觉。
志愿佛教徒协会的信众,迎接释迦牟尼佛舍利。
老外马可托提在信众指引下,进行传灯。
与西南部人相约在卫塞
落户于劳明达街的观音禅林,每年都在西南部的武吉甘柏社区进行卫塞庆祝,今年已进入第14年了。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个因缘呢?
“1993我们从乌敏岛搬迁到武吉知马的道场。第一个卫塞节,因为饶寺进行三步一拜,结果造成了交通阻塞。该选区国会议员安排我们在这里进行庆祝,那件事让我们因祸得福。”刚带领群众诵完经的观音禅林住持继闻法师,侃侃道来。
“这里的卫塞节庆祝每年都吸引大约2000人。我们主要是透过佛法开示、拜佛、诵经、三步一拜来启发人们的正知正念,帮助他们从中改善人际关系。”继闻法师补充。
来自观音禅林的钟志敏夫妻就是一个例子。记者参访当天,他们刚好陪小朋友前来参加活动。钟先生说因为大人小孩一起学习佛法,家庭凝聚力无形中改善了!
这次邀请美国大光禅师到此做佛法开示,据说,吸引的群众以年轻人居多,会场入口处所张贴“什么是禅?”,“卫塞节的意义”的海报,也是出自年轻人的手。
采访当天,现场正在进行儿童绘画比赛,题目为“如是”。眼看着小朋友心目中的如来,在他们一笔一划下,一一 诞生,真是教人感动!
现场的素食义卖和卫塞节晚宴,是为新道场进行筹款而设的。原来目前位于劳明达街的会所已无法容纳不断增加的信众,加上活动地点位于高楼,梯级狭窄又无电梯,对年老长者造成诸多不便,于是观音禅林今年已在芽笼25巷定购了一片4600平方尺的土地,计划兴建8层楼高的禅林大厦。
三步一拜,忏悔过去业,净化身口意。
绘画比赛,小妹妹笔下的世界,充满童真。
为筹建新道场,素食义卖,煮得用心,吃得喜悦。
佛寺卫塞庆开幕热闹重现牛车水
今年卫塞节,牛车水分外热闹。坐落在此的新加坡佛牙寺龙华院,经过了两年的建设,第一次盛大地进行卫塞节暨开幕庆祝。庆典首先以长达2公里的108条祥龙点亮了牛车水的街道,除夕当晚还有10辆以卫塞节为主题的花车进行游行、佛寺亮灯、烟花燃放和慈善嘉年华会。
佛牙寺龙华院除夕晚11时开放通宵让公众瞻礼佛相,参拜舍利。尽管排成人龙,还是有不少人耐心地排队等待入寺。一位60多岁的女众信徒,虽已到多个寺庙道场礼过佛,还是不想错过盛会。习惯供香的她,得知佛牙寺内,只可供花,也入乡随俗,欣然接受。一位年仅18岁的小姐随家人前来凑热闹,她虽然不是佛教徒,但却被寺内的佛像和唐代佛教建筑设计所吸引。该寺发言人表示,活动在月前进行筹备,卫塞节开放其间共吸引了数万人,动用了数千名工作人员。
佛牙寺起缘于法照法师供养佛牙舍利的梦想。在政府部门、新加坡旅游促进局大力支持和善信无私捐献下,这个梦想才得以实现。 整个建筑费用完全出自十方善信一砖一瓦,一沙一石积极地认捐,至今有超过6万人,总共捐献近4300万元,距离整个建筑费用6200万元,还差了1900万元。佛寺四楼设有纯金铸造的佛牙舍利塔,内安奉佛牙舍利灵骨。除了塔上方铸有纯黄金制的宝盖,塔下方也铺满金地砖。造塔的原料全来自善信所捐献的273公斤黄金。
据说,新加坡佛牙寺龙华院除了将致力于推动、弘扬佛教艺术和东方传统文化,未来还渴望成为本区域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
牛车水在祥龙“照射”下显得缤纷璨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