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松影 --  

上圣下寿松年长老 ,自号拓头陀,又称寒月斋主人,一生淡泊名利,寄情书画,修佛参禅,过着自我放逐的生活,虽无非凡的经历,生命却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松年长老生于1911年(岁次辛亥)六月初四日寅时,为宋氏子,俗名铁成,原籍中国江苏泰州县城北郊港口。长老常称自己是海凌人。长老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宋彭岭,工诗词,精书法,名噪一时,只惜天不遐年,父亲在长老四岁那年往生。天幸长老从小天资聪颍,过目不忘,好学不倦。六岁启蒙,就读私塾,八岁正式随师学字,每天笔不离手。长老悟性特高,从殷商到晋唐所有碑帖,只要练上半年,便能写得和原帖一模一样了。经过数十年的苦练,终于成为一个学究天人的书法家。

年十六,长老在海安镇东寺,舍俗出家为沙弥,师父是妙一上人。受戒后他就留在江南求法参学。二十二岁诣南京宝华山隆昌律寺,依德宽大和尚座下圆首具足戒。二十四岁,亲近一代高僧印光大师。1932年,长老到常熟兴福寺内的法界学院学习,遇上后来成为佛教学者的林子青老师。在同一个时期,镇江焦山定慧寺也开办了焦山佛学院,长老也是这个学院的第一届毕业生。大陆内战, 长老避难至香港多年,再到马来西亚槟城, 最后定居星洲。长老起初在法施林与竺摩、性仁二长老同住,并加入林中为信托,后应菩提阁邀任住持,从此自修化世,未有间断。长老闲来钻研诗书字画、金石雕刻,尤喜广结人缘,助人为善。

天纵英才,长老在书法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获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长老书法擅写狂草,气势犹如大草惊蛇,又如寒藤挂松,用笔生动,气势磅礴。长老也擅写大篆、小篆、金文、甲骨文,而且还擅写钟鼎文、石鼓文,甚至会写铁线篆和三弓篆。

长老安住道场摄众度生之余,不忘社会公益,1984年1月12日举行“百福书法义展”,以一百幅“福”字,每字一万新元,为新加坡乒乓总会筹募建会基金,共筹得一百余万。此外,长老也陆续为我国华文中学教师会、中华艺术学会、华社自助会、双林寺、海印佛学会等团体、佛寺,筹得数百万元之巨额。1986年,应当时我国总理李光耀先生之邀,挥毫“福”、“寿”中堂二幅,作为李总理先生伉俪访日时赠予日本裕仁天皇及中曾根首相之献礼。日本报刊当时亦予大篇幅介绍长老在书法方面之成就。

1988年4 月以写在七尺王版宣纸上的“一笔龙”赠国家博物馆作永久收藏。12月14日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常凯法师以长老的“寿”赠给主持开光典礼的李光耀总理。1989年7月17-19日为新加坡观音救苦会筹募建院基金,假中华总商会举行“松年法师书画展”捐出105幅书画作品,筹得二十二万余元。

1990年8月12日为25周年国庆慈善基金会筹款,捐出一百幅“寿”字,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百寿书法义展”。这项书法义展所筹到的近500万元义款,过后捐予“李光耀卓越学者讲座基金”。此基金时至今日,已经有好多位国际上最有成就的学者受邀前来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学,以提高新加坡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长老当时的捐献功劳,是不能抹煞的。

1992年9月2日,长老与其他六位书法家响应华文报社集团举行之“名家义卖书画展”捐出一套“福禄寿”三幅及“福”“寿”各一,义卖所得捐赠给华社资助金。

1993年10月23日长老将藏画117幅捐赠给国家博物院,由新闻艺术部长杨荣文准将代表接受,丰富了国家博物院的收藏。

1994年初,长老把个人创作的一百幅书画作品、收藏的中国陶瓷与青铜器多件捐赠给国家博物院。5月14至29日新加坡美术馆主办“松年法师个人书画展”,在国家博物院画廊展出长老51幅书法作品,9幅画,数件古器及文房用具;包括各种型号的毛笔及刻有名、字和号的印章。

松年长老恸于1997年8 月16日(农历丁丑年七月十四)辰时,安享舍报,往生极乐。长老世寿87载,僧腊71夏,戒腊66秋。光阴荏苒,转眼之间松年长老已圆寂10周年,菩提阁众弟子为纪念恩师的成就与贡献,谨定于8月26日 (农历七月十四日), 星期日上午11时举行“上松下年上人圆寂10周年追思法会”。为法思人,一代大德的嘉言懿行,将永远让后人缅怀和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