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与佛法 -- 文 : 心祥

你说 ,你详细地看了我写的佛教文章后,发现到,原来我的笔调和内容,是同一性质的。来来去去,都是在说着去“自净其意”之类的东西。我的回答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还告诉你说,我寄了其他的文章给一个杂志。它的负责人告诉我说,对于同样性质的文章,他们已经从我这里获取足够的文稿了,同时希望我可以稿投别处。

你问我,听了这样的说法,可有什么感受?我只是觉得这很平常罢了,心里没有不快。因为我知道,杂志总要兼顾到读者群的不同要求啊!有这样的文章,看了些就够了。而有的人,喜欢往某方面的领域去深究,那也是无可厚非的嘛!

其实看回自己,所谓学佛、看佛书整整二十年了,不也曾是东看看、西摸摸的?从佛教的历史、源流、仪式、文物、人物传记、建筑…,都看得很有趣,能知道并增加了知识与一些学问。当然,也读了很多的佛书,认识了其中的许多佛理、名相。在这些年里,自己也曾学过唱诵佛经的技巧、背诵一些咒语;也听了很多的佛学讲座。只是,自己内心的烦恼,始终、依旧环绕在心头…。

我的大哥则一直都劝勉我去学习静坐。于是,我是断断续续地在练习着。但是,掌握不到方法,烦恼依旧在。直到五年前,我开始固定时间来静坐,以及诵念《金刚经》。其实,我的静坐的方法是简单的。先是用巴利语,在内心诵念:三称本师名号、三皈依、五戒及赞叹三宝的经文。接着再静坐一会。慢慢的,自己的心里,有些平静的感觉。从那时起,开始感受到佛法的受用。

接着,在两年前依靠大哥牵引的机缘下,才又慢慢了解到,原来所谓的心、法、自性,佛陀所教诫的“佛性”,是如此如此。接着,又才慢慢地深入了解,何谓“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自己又慢慢去了解五蕴和心的关系…。当然,直至今天,我还在慢慢地学习着。但至少自己的内心,对学佛已经有些眉目了,会知道了当下的念头与心情。真是很感恩于佛陀、佛法及僧众的教诲!还有我大哥的苦口婆心。

你看我用了很多个“慢慢”,表示了什么呢?学佛,如果掌握不到方向的话,又没有机会遇到高人指点,那我们只好慢慢来了!急不来的。重要的是,我们发出了菩提心!一同走来!

所以,你现在明白了吗?学佛,并不只是拥有佛学知识而已,更重要的,是对于佛法、对于心的掌握与实践。如果你无从开始,那且把双眼闭上。那见到黑暗一片的,是什么?这问题,我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很好奇了,直到近这几年,读了《楞严经》后才慢慢了解一些。

你问我的心情?我是满心开怀、感恩的。这是因为,我懂得了照顾自己的内在,虽然,我还需继续努力。如果你问,我对自己的学佛期许,我会告诉你: 认识世间,掌握内心,进而内外明澈,... 无里无外。 这就是了。

我学佛的方向,如果有所谓的“方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