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查的禅修世界》读书笔记 -- 黄威南

“持续不变地‘修行’”与 “持续不变地‘静坐’”并非画上等号。作者黄威南见友人精进修行未见效果,苦思不解,然而阿姜·查的这本书却令他恍然大悟……。

朋友自外地回来,态度诚恳地劝勉我说:“人生无常,我们的年纪也已经老大不小了!要把握时机,赶紧修行!”岁月无声流逝,想起彼此相识时间已经不短,庆幸至今各自还在学习佛法的路上努力。眼看着自己的烦恼还未熄灭,经常还受到情绪的折磨,不禁被朋友这番恳切的劝告猛然惊醒!

朋友离开后,打开他曾赠送给我的一本小册子:《阿姜·查的禅修世界》——那是一册阿姜·查法语的剪辑汇编-里面有一句关于“修行”的法语映入眼帘,这位受到公认、尊重的修行导师说:“正确的修行是持续不变地修行。修行必须持续;这意思是说,修行,或者禅坐,是在心里完成的,不是在身。当禅坐结束时,不要想你已经结束了禅坐,要思考到你只是改变姿势罢了;如果你这样反省,你便会拥有宁静。这就称为有规律的修行。”(摘自:《心灵的资粮》)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为了能够“持续不变地修行”,朋友告诉我:他自己最近经常静坐“修行”,为了达到他自己心目中精进用功的标准,他辞去工作,几乎长年都在“静坐”中“过日子”,可惜却一直不见有甚么效果;言下不胜感慨,不知道到底是甚么地方出了问题?打开小册子,看见这么一句话:“走在佛法的路上,你不能以“身”去完成,你必须以“心”去走,去得到利益。”(摘自:《以法为赠礼》)因为,阿姜·查说:“导致你受苦的不是身体,而是你错误的知见,当你误解时,你就被混淆了。”(摘自:《我们真正的归宿》)看来,“持续不变地‘修行’”与 “持续不变地‘静坐’”两者之间并非理所当然的完全同义词,其实阿姜·查已经说得很清楚:“修行必须持续;这意思是说,修行,或者禅坐,是在心里完成的,不是在身。当禅坐结束时,不要想你已经结束了禅坐,要思考到你只是改变姿势罢了……”意味着:禅坐时我们专心一处,清楚了了分明,离开“坐”的姿势后,我们仍然应当保持了了分明,才不会掉进人生路上的坑洞里,或是跌入自己的情绪或是掉进他人以勾引我们欲望的方式而设下的各种陷井中而遭受苦难。最重要的:我们不是只是在身体的动作或姿势上下功夫,要真正得到利益,就必须注意“心” ,“在心里完成”修行。

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以下这句话:“佛法的修习,是依靠‘修正你的知见’。”(摘自:《我为何生于此》)黑暗中,我们看不“见”,所以无法安全、平稳地走在路上,所以需要光明,让我们正确、清楚地看“见”眼前的景象,知道自己该回避甚么,该往那个方向去踏出自己的脚步。同样地,在人生、修行的路上,我们必须在有佛法照亮前路的情况下,才能清楚踏实地走出——稳健并且确定能达到修行目标的——每一步。因此修正自己的知见至关紧要。修正的标准即是佛陀所教导的法,因此修行者正确地理解、认识佛法,放下个人的见解,纯粹地接受真理的灌溉沐浴是十分重要的,而过程中不断地修正知见以求得佛法的印证也是同等重要。

朋友告诉我,他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平静内心的不安以及熄灭内心的苦恼,但是很遗憾,虽然他参加了许多不同的修行课程,拜访了世界各地不少知名的佛法导师,还是无法实现愿望。换句话说,虽然他一心希求“解脱”,却总是无能“解脱”,因此他劝我一定要“及时应勉励”,千万不要蹉跎光阴!打开他送给我的小册子,我看到了这句话:“我们之所以得不到解脱,是因为我们仍然执着于贪求的欲望。”(摘自:《我们真正的归宿》)我不禁寻思:渴望、急求一种自己理想中的“解脱”,是一种贪求的欲望吗?贪欲带来苦果,换个对象是否就不苦?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苦难的生起,烦恼的熄灭,必有其形成的因缘;了解其前因后果,努力播种,汇聚所需要的助缘,结果是自然,也是必然的事。也许我们不必一直陷在急求解脱的焦躁心情中,当务之“急”,当是先了解如何修行才能解脱?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顺着因缘,果实自然就会结成。

幸好,洞察先机的阿姜·查早已经给了我们相应的开示:“在你进入真正的修行前,你必须看清楚去除欲望的可贵,只有那样,才有可能真正的修行。”(摘自:《我们真正的归宿》)看来,“去除欲望”关系重大,是修行的关键!

阿姜·查提醒我们:“禅修的目的不仅于经常平静自己,让自己脱离忧恼(trouble )而已,而是要洞见和绝灭使我们一开始就无法平静的原因。”又说:“如果你的心达到平静(quiet)和专注(concentrated),那就是个应用上很重要的工具。但如果你坐着只为了达到专注以便能感受到喜悦,那你是在浪费时间。修行是坐着让你的心达到止静(still )和专注,然后用来检视(examine )身与心的本质(nature);更清楚地看清它们。”(皆摘自:《森林里的一棵树》)“佛陀”的意思是觉者,一个明白人,一位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洞察其实际情形的人。佛法是觉者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其目的当然也是相同的。

朋友告诉我,他在静坐时确实感觉到非常大的喜悦,但是这并没有让他顺理成章地达到他所期望的解脱境界,因此他决定继续努力参师、访道,精进学习。阿姜·查说:“坐禅(sitting in meditation )时也一样,心是平静的(calm),但杂染并没有真的平静下来。因此‘三摩地’并不是一件可靠的事,为了寻找真正的宁静(peace ),你必须开展(develop )智慧(wisdom)。‘三摩地’是一种像石头压小草般的短暂平静。”(摘自:《森林里的一棵树》)看着朋友继续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勇猛、积极的背影,我提醒自己:要向他那大无畏的精神学习,披荆斩棘,绝不言倦,更警策自己:一定要恭敬承受善知识的真实教诲,检视自己的身心,开展智慧,为自己、也为一切同在生死轮回苦难中的朋友,在佛法修行的道路上踽踽前进。

所有阿姜·查的法语引自:庄春江剪辑《阿姜·查的禅修世界》

编按:您有阅读或修行心得要分享吗?欢迎将中/English稿件寄到: info@4ui.com 或 No 25, Lorong 22 Geylang S39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