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一生的抉择 -- 陈慧慧
毕业旅行回来的那晚,我收到一位朋友的信。她想转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但却仍有后顾之忧。我不禁想到高中为剧社写剧本时,同学们总离不开“现实与理想”这老掉牙的主题。想不到这批莘莘学子踏出了校门,却真的走入了自己所写的剧本。怪不得古人说人生如戏。她说她很敬佩我的勇气,说不干就不干,跑到台湾念书。是勇气?是洒脱?是放下?还是初生之犊不怕虎的任性冲动?唯有走过的人才知道。
从受三归到后来受五戒、菩萨戒,我都是很被动的。只因一把声音一直在耳际催着我去做。我唯一做主的就是深入经藏,不当挂名的佛教徒。无论是上佛学班、听演讲、禅修或做义工,我都非常积极。当中没有目标,不知何为了生死、断烦恼。只本着不忍众生苦的心念,要把佛法学好,然后弘扬出去,让更多人能获益。一首叩钟偈,使平静的心生起了涟漪。无明的感动,让我决定发心出家。我未来得及做出任何规划,因缘就开始着手。那时刚好有位师父要我去劝一位失业多时的友人去念佛学院。我和她过去世定有结下什么缘。她因为我,终於决定去念佛学院,而我也因她,做出了改变我一生的抉择。
家人没有学佛。弟弟刚考入大学。母亲是个没受教育又极认命的传统妇女。可是,有一点她却很清楚:让你去念佛学院,这女儿就没了。不知曾几何时,她已把佛学院和出家划上了等号。不过父亲既已答应,母亲还能说什么呢?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我启程的前几天,父亲的体检报告出来了,病因不祥,可能是癌症。母亲微薄的收入维持家人的生活已有点不能负荷,现在还要负担父亲的医药费!母亲更加不能原谅我,认为我抛弃了家人,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侯离开他们。后来听弟弟说,我走后,父母亲还为此吵架。母亲陷入了歇欺底理的状态。
身旁的佛友虽支持我深入佛法,但也不赞成我放下高薪的工作,在这个时候离开家人。我本想再等一年,可是师父说什么都不肯。就这样,我背负著众人的不谅解来到了学院。
在学院,受到了院长、师长及授课老师们的教导,开拓了更深广的佛学知识,更从人事互动中对佛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并且逐渐培养起个人的宗教情操。我开始明白学佛不是做学问。若只是在文字上作工夫,而不实践在日常生活上,最后只会落个知解宗徒之名,并非真正学佛。学佛不只是为不忍众生苦,且亦不忍圣教衰。只有当我们有这份心念时,才会严格地约束、鞭策自己解行并重,以期提升我们的言教和身教。
虽然有时无明烦恼还是会生起,遇到境界时也难免被转,但是一次次的历炼中,我看到了改变。这主要还是心态上的改变,比较懂得随缘而安,就会放下许多执著,喜好厌恶自然就浅得多。即使生起时,也能够转换念头将之调伏。
这次回国才发现祖国已物是人非。当年在球场上展雄风的男生及在球场边欢呼的女生,今日已各有各的天空。事业上,他们都已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大展拳脚,有些甚至已准备要创业、当老板;感情上,其中几位已成家。其他的人,仍在情场中打滚,不停的恋爱失恋。奇怪的是,在每次失恋后,他们都会向世界宣告不再谈恋爱,而不久之后却又见到他们牵着另一人的手。岁月在大家的脸上留下了足迹,告诉我们自己已老了。人生下来难免会老会死。生生死死当中,尝尽了悲欢离合。我们是否能在这其中找出生命的价值?又或许该说,有多少人能不随波逐流,而想去探讨这个问题?
至少还感到安慰的是,我对我当初的抉择没有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