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境难修 -- 天机法师
人们所以要有信仰,是为了想得到清净如意。跟随明师受戒,专信不犯,精进奉持,才不失所受。何谓精进?精是专一不杂,进是勇往向前。有专一不杂的信念,才有不摇不动的心,进而勇往向前,获得修行最终的效果。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股力量、一份能力,可以发挥到极限,也可能毫无作用,端看他用得对或不对、适不适当。如同为了子女,水里火里,一切承担下来;再辛苦,用对了地方,辛苦绝不白费力气;用得不当,就算有眼前的荣华,也只是镜花水月,转眼幻灭。又如同赌徒为了钱,为了在「赌」字上享乐,玩牌、赌博,一连三天三夜都坐在汗臭与烟熏中,同样是精进,只是为的是钱,是赌,弄得食不知味,如厕不正常,也谈不到有任何效益与成功。如果持戒也能像爱子女,爱赌博一样认真,不是很好吗?偏偏赌徒在赌时很认真,愿意长长久久坐在那儿,如果是修行、持戒,坐一会儿,人觉得难过、惊慌;此皆因妄想多、爱热闹、贪欲强而使然。为眼前利,坐得下来;为不可期的果证,就坐不下来。这都缘于众生的业报重,不躁不烦,就觉得日子难过。
佛陀在世时,有位初出家人发了一个勇猛的心愿,立志要坐禅用功。他选择一处郊外静坐,一坐就坐到晚上。晚上,野外天早黑,风又大,出家人愈坐愈怕,心志也随风动摇,渐渐地,他看不到自己的心,起而代之的是一大堆的妄想,接着浮现家里温暖的生活,又循环回来现前可怕的夜晚,什么禅定?什么修行?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当出家人修行出了岔时,佛陀适时来到他的面前,问出家人说:「坐在这儿安不安心?有没有用功?」出家人回答:「佛陀!我坐在这儿实在很害怕。很想家。我一直希望现在能回到热闹的家里,我的妻儿很可爱,家庭很温暖,分开这段时间,我思念不已,在这样的情景下,更加让我回想起往事,也让我更加害怕坐在这里,更想要回家。」佛陀说:「妻儿是因缘,无常、苦、空的,唯独修行能究竟。」出家人听了佛陀一番开示的话后,心重新安定下来,继续修行。
一个人刚开始学佛修行,情境上非常复杂,常会有一段时间处在矛盾中;对于过去的爱欲、快乐、执着、贪恋一时尚无法放下,情绪难免仍随着欲、执流转。众生发心进入修行,好似一匹野马突然被架上鞍子,如何能适应?又岂容易被驯服?因此,众生刚进入修行时,常因对清净庄严的修行环境不熟悉,一下子捱不过来,容易被过去熟悉的情境所吸引而在内心产生虚幻与挣扎。
修行时遇到内心挣扎与矛盾,是件非常寻常的事,但绝不可轻视这些现象,务必努力让自己跳脱开来,若没有跳离挣扎与矛盾,即使跟着别人一起坐禅、一起听经、一起念佛,心不能静,就不能净,最后仍只停留在原地。
如何了解修行?如何让自己从过去走到未来达成转变的效果?如果真的转出一条清净庄严的大道,让自己坦然的走下去,显现修行人已解开矛盾,进入彻悟;这也正是为什么「修行人」受到众生恭敬、值得做众生楷模的理由。
我们如何面对自己过去的业报、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环境、又如何找出本来清净快乐的那条路?众生会因自己的经验或坚忍而寻求出一条正确的路;而经验与坚忍则是修行的成果。
现在,众生当可了解佛法所说的修行是什么了吧!修行其实就是磨炼,在一切顺境与逆境中的磨炼。逆境例如受到别人无理的欺辱,没钱没地位,没有人瞧得起,或做事处处不顺心,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修行与处境一样苦时,谈修行很容易,只要咬紧牙关,忍一下就过去了。但若在顺境中,受到别人的褒扬、赞叹、有钱又容易赚钱,有地位又不断升官,且集权势、情爱于一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常忽略自己处境的真实面,甚至当警讯来时,还不自觉,错让业报轻易闯关。因此,在处顺境,众生更应该虚心谨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什么是不应该,当下要懂得立断,才不致给自己遗祸无穷。
诸位善知识!学佛修行的人很多,而成功者却寥寥无几,原因就在顺境难修,慎思!
摘自《珍贵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