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弃-- 达亮法师
曾在一份晚报上 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大哲学家柏拉图底曾带着他的七个徒弟来到一块麦田前,对他的徒弟们说:“你们现在从这块田地里走过去,在田里捡一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你们只能拾一支且谁也不准回头,如果谁捡到了,这块田地就归谁。”
“这还不简单!”徒弟们听了,很高兴地说。
“好,我就在对面等你们。”柏拉图底在田地的对面等待结果。
于是那七个徒弟就从田地里走到对面,最后他们却都失败了,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都以为最大的麦穗在前头,所以他们一路上总是匆匆向前,结果到了尽头才知道其实最大的麦穗自己已经错过——追求最大却失去最大。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象征着人的欲望永不能满足,以及缺乏明确判断的能力。“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想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特别是现代社会,有些人变得越来越贪,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犹如一头要吃草的毛驴,面对左右两边各放着的一堆青草犯了难——先吃哪一堆呢?一直犹豫不决的毛驴最后饿死了。在生活中,人们总喜欢抓点什么,房子、金钱、名利……抓得世界五彩缤纷,抓得自己精疲力竭。可我们毕竟只是凡人,我们想抓住的太多,而我们能抓住的实在太少太少。还是放弃吧!对人对事,就只有苦,没有快乐。
然而这世界上的人没有不想抓点什么的。上帝赐予人类一双手、十根手指,就是为了抓东西,希望抓得十拿九稳、十全十美。而人生的痛苦,就在于抓不到、抓不稳、抓不实。读《儒林外史》,很难忘记写严监生临死的那一段:这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面对着床头一盏点了两茎灯草的油灯,久久不肯咽气,直到知情者挑熄了其中的一茎。这个故事虽有点夸张,但我想大概也有类似的生活作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你也许会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有位病人在临死之前异常痛苦,一手紧抓床栏,一手紧抓亲人或好友,总不肯放手,以为只要抓住便会有希望,亲人看他痛苦万分,便说:“放手吧,放手后你就轻松了、舒服了,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看着你,爱你。”他听了感到宽慰,放心了,就放手了,一放手就解脱了。这正如人们所说:“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件件索取,后又一件件疏散。”这是人生的减法,也是人生的放弃。在某些时候,你选择了放弃了,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新的人生,可惜有人至死也不明白有一种智慧叫放弃。
不会放弃的人,永远无法获得。有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糖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糖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糖果,又不能把手缩出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一个旁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不安,甚至毁灭。特别是现代社会,有些人变得越来越贪,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其实,有所弃才能有所取,有所不为才有所为。
人人会说“钱财乃身外之物”,其实真正看得开的又有几人?多数人在临死弥留之际才知道这是打不碎的真理,为时已晚,确是人类的悲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哲人庄子神游九霄云外,看那小小寰球上芸芸众生争名夺利碌碌不休,发出千古浩叹,抛开消极“无为”的一面,岂无警世之效乎?
学会放弃,就得知道该放弃什么,不该放弃什么。为了熊掌,我们可以放弃鱼;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可以放弃消遗娱乐;为了纯真的爱情,我们可以放弃金钱;为了庄严的真理,我们可以放弃利禄乃至生命。我们应保留生命中最有价值、最必要、最纯粹的部份,而放弃那些附疣与累赘。
该放弃时就放弃。放弃后,你就会看到天空的蔚蓝,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你就会闻到芳草的清香,听到动人的音乐;当你放弃的那一刻,你就找回了自己,找回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