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心香来供佛
有些人在准备供养佛菩萨的供物时,常会担心礼数不周到,
其实最重要的是那份诚敬的供养心,而这也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寺院拜拜时, 有些人会很惊讶的发现到,其实很多寺院并没有想中那种“香火鼎盛”的烟雾弥漫景象,佛前只有香炉、水果,以及素雅的花卉,淡淡的发出自然馨香。但是当想将这样的庄严简朴的供佛方式学回家时,常常会因为与过去习惯不同,而遇到一些问题,例如香要插几支,清理香炉有没有禁忌等。
一般人因为想对佛菩萨表达虔敬的心意,所以非常重视供物的内容与相关礼节,担心是否失礼。其实,供养佛菩萨最重要的是供养心,鲜花素果主要是为了传递出内在的敬意。已经证得大智慧的佛菩萨,并不会贪恋人间的美食与香气。
因此供养的仪式,主要在传达对佛燕萨的感恩,感恩他为我们指出离苦得乐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净化心里的浮乱心念,希望能学习到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
诚敬心最重要
所以对於处理供物的细节,诚敬是最高原则,只要保持佛堂与供物的清洁即可。供物并不城需要一应俱全,也不必担心准备不周,会触犯什么禁忌,可以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对香过敏的人不一定需要点香,可以只准备乾净的供水供佛。
关于上供的行仪,主要是在将花、果、香、水或其它事物供养佛前,要行问讯礼,先将供物举至眉心再放置于佛前。
以下就常见的供佛用品做一简介:
※ 香与香炉 ※
香的种类相当多样,主要可分为末香、线香.盘香与瓣香四种。末香是香木的粉末;线香是长条状的香;盘香是制成环状的香,可长时间点燃;瓣香是将香檀木劈成小段的碎块。
这四种香都适合供佛,但是因为线香常会混入不良的化学药品,最好能选用天然材料的香。如果是以线香供佛,只要点一或三支即可,不需要点一大把香,如此反会变成剌鼻的空气污染。
至於香炉,也有很多种类,有插线香的“线香炉”;燃烧末香、盘香与瓣香的“末香炉”;以及容易清理的“卧香炉”。香炉在处理上,没有特别的禁忌,以保持香炉乾净为原则,不要让香灰堆积在佛桌上,并要常擦拭香炉,不要让香炉外观看起来油腻不净。
※ 灯 ※
为了住宅安全,以及去除烟熏味,目前多以插电式的佛灯替代传统的火烛。因为佛灯点上后便不熄灯,昼夜常明,所以被称为“长明灯”或是“长夜灯”。关於点灯的规矩,据说是出於贫女点灯的故事。
贫女难陀本因无力供养佛陀与僧团而难过,好不容易乞得一钱,便立刻买了灯油供僧。当所有的灯都熄灭后,难陀所供的小灯却仍炯亮著,目连尊者因觉白日不需点灯而想熄灭,结果却无法熄灯。佛陀便说,这是因为供灯是个发大菩提心者,所以能够长明不灭。由此可知,供养时的发心是多么的重要。
佛教常将“法脉”称为“法灯”,将“传法”称为“传灯”,所谓“无尽灯”,便是取其灯灯相续不绝之意。而点灯也有以智慧划破愚痴无明的期许深意,希望修行者能经常点亮心灯。
※ 花 ※
原则上,只要是没有特殊异味的新鲜花朵,都可以用做佛前的供花。
如果供养的是香花盘碟,可将花朵承装在乾净的小盘碟内。如果所供养的是瓶花,为了避免佛桌的桌面凌乱,所以选择花材时,不妨挑选花瓣较不易掉落者。
※ 食物 ※
因为大乘佛教所行的是菩萨道,希望能利益所有的众生,不要因杀生而与众生结政恶缘,所以供佛的食物就该采用素食,一般则可用水果代替。
且因为有过午不食的规范,所以食物要在早上或中午前供养,而在早课后或是午餐后,便将食物撤离佛桌。另外,如果准备饭菜供佛,要以熟热的菜食供养,如以冷菜冷饭供养,则显得不够恭敬。
※ 水与供杯 ※
一般民间拜拜,多是以酒敬奉神明。持不饮酒戒的佛教徒,则不宜以酒供佛,只要准备一或三杯的清水即可。供水在早上供养完后,或早课结束时,即可连同供杯撤离佛桌,将供水倒入日常饮水中饮用。
至於承装供水的供杯,目前市面上常见有三个一组的供杯,杯上大部分写有“佛、法、僧”或“戒、定、慧”的字样;也有附有<大悲咒>或<心经>的单只供杯。一般来说,只要是乾净未用过的杯子,都可以用做供杯;而用做供杯的杯子,便不再另做他途使用。
一般在家供养佛菩萨的程序,除了供灯常点不熄,泰半多依著供花、供果(或食物)、供水、燃香的先后顺序。在供养后,可以直接做早课,然后在课诵结束后撤除食物与供水,将桌面清洁乾净。
如果想到寺院供养佛菩萨,应先了解寺里是否需要供养香烛。而在入寺后,要先将供物转交给知客师处理,否则直接在大殿摆供果与点香,便显得冒失、唐突了。
在了解供养的相关行仪,以及处理供物的方法后,对於如何准备给佛菩萨们的礼物,便不会再感到不知所措。此外,能以正信的佛教观念,真正学习到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这也是感恩佛菩萨送给我们“认识佛法”这项生命大礼,最好的报恩礼物。
转载自《人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