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的话入世的事--辜琮瑜
一个久未联络的老友直率地对我说:你会不会口口声声说着出世的话,却还是专做些入世的事?老友是个率直而实在的人,她担心我陷在自我矛盾的状态中浑沌不清。刚听到那些话,心里很不服气,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最近的言行举止,却有一种心惊。修行掛在嘴边,有没有真的提点自己,恐怕需要更诚实面对自己才能无愧。对人好恶强烈,过去一直是种自以为得意的人格特质,后来变成惭愧的根源,现在呢?真的做得到不被干扰吗?法师曾说,要以自己性格中热情的特质关怀更多人,而不是只关爱自己喜欢的人、小圈圈里的少数人,因为我们厌弃那种职场文化的「无聊」,所以才要修行、学佛,并清楚这种小情小爱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既然如此,如果还不能放弃这种情执,就不是自我错误性格的破解了。
因为只有用心把爱分给每一个人,而不是集中在少数人身上,才能慢慢长养慈悲心,有了慈悲也才能长养智慧,二者是分不开的。如此,胸量也能放开,心量扩大了,就不会窒碍,也才能真正得到自在喜悦。
当然,法师也说,要去关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本来就很难,要去对一个自己没什么感觉的人付出,也不容易,但是,那就是修行,就是解决自己凭好恶拣选对象最好的方法。佛法不是教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去做,而是做任何需要你去做的事情。因此如果还陷溺在其中,并和自己的错误玩的不亦乐乎,却无法客观,就很难走出情爱的执着。如果这是期许,我应该承担;如果这是修行,我应该克服习气;如果这是问题与障碍,更应该诚实坦然去处理。
唯有把执着放下,心上的石头才能脱落,不会在好恶的情境中左支右绌,毕竟尊重别人不是口号,也不是排队或礼让而已,要紧的是欣赏每一个不同生命性情的独特性。如果整天想要别人符合自己的喜好,那就是画了一个圈,疼惜里面的人,排斥或伤害外围的人,最后自己拿圈子锁住自己,还有意无意地伤害着与自己相异的人。
在团体里面凭感觉拣选跟自己生命情调相近的人,并相濡以沫,以为这个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舒服而容易得到的乐趣。但是一个真正以菩萨精神自我期许的人,第一步要破除的,也就是这种世俗的牵缠不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