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 说 普 贤 菩 萨


普 贤 菩 萨 (梵 名 Samantabhadra 三 曼 陀 跋 陀 罗, 汉 译 为 普 贤 或 遍 吉), 代 表 一 切 诸 佛 的 理 德 与 定 德, 与 文 殊 菩 萨 的 智 德、 证 德 是 相 对 的, 他 们 并 为 释 迦 牟 尼 佛 的 两 大 胁 侍。 文 殊 骑 狮、 普 贤 乘 象, 表 示 理 智 相 即, 行 证 相 应, 展 现 了 毗 卢 遮 那 如 来 法 身 之 德。

普 贤 菩 萨 是 大 乘 菩 萨 的 代 表, 象 征 著 究 极 的 大 乘 精 神。 《大 日 经 疏》 说: 「普 贤 菩 萨 者, 普 是 遍 一 切 处, 贤 是 最 妙 善 义。 谓 菩 提 心 所 起 愿 行 及 身、 口、 意, 悉 皆 平 等 遍 一 切 处; 纯 一 妙 善, 具 备 众 德, 故 以 为 名。」 在 《华 严 经》 中, 更 以 普 贤 行 代 表 一 切 菩 萨 大 慈 大 悲 的 行 事。

所 以 在 《楞 严 经》 中, 普 贤 菩 萨 自 述 其 德 曰: 「我 正 当 与 恒 沙 如 来 为 法 王 子, 十 方 如 来 教 其 弟 子 菩 萨 根 者, 修 普 贤 行。」 而 在 《华 严 经》 中, 又 明 一 切 佛 法 归 于 毗 卢 遮 那 如 来 及 文 殊、 普 贤 二 大 士, 称 之 「华 严 三 圣」。 并 以 普 贤 菩 萨 为 一 切 菩 萨 行 德 的 本 体。

普 贤 菩 萨 在 华 严 会 上, 广 说 十 大 愿 行, 以 明 菩 萨 发 心: 一 者、 礼 敬 诸 佛, 二 者、 称 赞 如 来, 三 者、 广 修 供 养, 四 者、 忏 悔 业 障, 五 者、 随 喜 功 德, 六 者、 请 转 法 轮, 七 者、 请 佛 住 世, 八 者、 常 随 佛 学, 九 者、 恒 顺 众 生, 十 者、 普 皆 回 向。 此 十 大 愿 王 又 称 为 普 贤 愿 海 , 代 表 一 切 菩 萨 的 行 愿; 所 以 总 称 菩 萨 的 发 心 修 行, 为 入 普 贤 愿 海。

普 贤 菩 萨 亦 主 一 切 三 昧, 与 文 殊 菩 萨 的 般 若 又 成 一 双 法 门。 《华 严 经 探 玄 记》 中 说: 「普 贤 三 昧 自 在, 文 殊 般 若 自 在。」 即 明 示 此 理。

再 者 「法 华 三 昧」 又 称 「普 贤 三 昧」, 以 普 贤 菩 萨 于 法 华 会 上, 誓 言 将 于 法 华 三 昧 道 场, 现 身 守 护 安 慰 法 华 行 者。 他 在 《法 华 经》 〈普 贤 劝 发 品〉 说: 「是 人 若 行 若 立, 读 诵 此 经, 我 尔 时 乘 六 牙 白 象 王, 与 大 菩 萨 俱 诣 其 所, 而 自 现 身 供 养 守 护, 安 慰 其 心。」 可 见 其 特 有 的 功 德。

普 贤 菩 萨 的 法 身 遍 于 一 切, 所 以 总 摄 三 世 诸 佛 的 法 身, 又 名 普 贤 法 身。 《华 严 经》 中 说 普 贤 身 相 犹 如 虚 空, 即 为 此 意。 而 其 应 身, 则 普 应 十 方 作 一 切 方 便。 所 以, 我 们 亦 可 说 普 贤 应 身, 乃 为 十 方 三 世 一 切 诸 佛 的 应 身。 因 此 其 功 德 巍 巍, 普 于 一 切 佛 刹 中 示 现, 于 一 切 世 间 中 安 住、 教 化。 

普 贤 菩 萨 从 过 去 无 量 劫 来 劝 修 菩 萨 行, 专 求 菩 提, 不 惜 悉 头 目 脑 髓、 肢 节 血 肉 等 一 切 内 外 诸 物, 以 大 悲 心 教 化 众 生, 从 不 休 息, 乃 能 得 到 清 净 妙 色, 无 比 第 一; 并 于 一 切 三 昧 自 在, 普 于 无 边 佛 刹 示 现, 遍 入 一 切 法 门。 其 功 德 实 难 称 述, 可 说 是 大 乘 菩 萨 道 的 典 范。

希 望 深 切 仰 信 大 行 普 贤 菩 萨 的 佛 子 大 众, 能 恒 常 随 学 于 他, 并 迅 速 总 持 普 贤 菩 萨 的 教 法, 无 论 任 何 时 地, 都 能 忆 念 普 贤 菩 萨 的 大 行, 使 我 们 在 困 顿 时 有 所 依 止, 烦 恼 时 能 饮 下 清 凉 的 法 语 甘 露, 平 顺 时 能 惕 励 精 进, 修 持 时 具 足 光 明 的 导 引。 使 总 持 三 世 诸 佛 的 普 贤 法 身, 随 时 随 地 供 奉 在 我 们 的 心 中, 加 持 我 们 具 足 悲 心、 智 慧, 并 圆 满 一 切 大 愿。 

摘 录 自《 普 贤 菩 萨 经 典 》